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淳、通讯员朱京阳)“每一个成功崛起的区域,都离不开战略支点。而今,中部崛起同样需要这样的支点,来激活这片战略腹地的‘板块隆起’。”
近期,湖北省社科联推出的数字社科专家正式亮相后,省委讲师团成员、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湖北经济学会会长、二级教授邹德文以“数字分身”的形象,接连推出两期短视频,阐述湖北建设战略支点的逻辑与实践。
在首期短视频中,邹德文从中部崛起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意义说起,通过对比世界及中国已经成功崛起的区域的实践经验,指出中部崛起同样需要一个支点。而湖北牢记“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嘱托,使命在肩、坐标清晰。
为什么支点是湖北?邹德文指出,因为这里有“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有长江与京广线交汇的“十字”通道,还有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创新高地。
“但禀赋不会自动转化为胜势”,邹德文说,支点需要主动锻造、持续培育。如何锻造培育?邹德文介绍,湖北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一是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二是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四是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五是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六是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七是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
如何理解这“七大战略、七个能力”?邹德文以湖北的实践做生动阐述——
“能级跨越”:光谷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蜕变故事,生动诠释了战略支点的成长逻辑;
“科创引领”:“北斗”从武汉走向世界,将推动湖北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产业倍增”:东风从十堰到武汉,再到迈向全球,展现链主带动产业集群的倍增效应;
“枢纽提能”:鄂州花湖机场建成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枢纽,重塑经济地理格局;
“美丽湖北”:“千湖之省”推进生态治理,提供绿色发展的湖北范式;
“文化创新”:通过楚文化数字重生,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区域联动”:以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同编、生态同保、产业同链”的协同实践为样本,描绘鄂湘赣三省共筑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恢弘画卷。
邹德文饱含深情地说,从青铜时代的铜绿山古矿冶,到“汉阳造”的工业觉醒;从楚王车马阵的恢弘遗迹,到长江与浩吉铁路的新十字交汇;从三峡工程的国之重器,到光谷的追光逐芯——湖北始终烙印着“以支点撬动时代”的基因。
他呼吁,每个人都应是精益求精打“支点工匠”;每位创新者都需争做勇攀科技高峰的“支点先锋”;每位奋斗者都要化身“支点细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让我们以湖北为支点、长江为力臂,共同撬动中部崛起的时代杠杆,书写新时代荆楚大地的辉煌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北力量!”
据介绍,邹德文带领团队编撰了《崛起:支点的力量》一书,以“使命—根基—路径—保障—愿景”为主线,系统阐述湖北建设战略支点的逻辑与实践。9月19日,该书获评首届“长江好书”。这也是湖北社科界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的一个缩影。湖北省社科联先后与有关高校、学会联合举办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中部等5场湖北支点建设系列智库恳谈会,15个省市近200位政商高端人士和学界知名专家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引导我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围绕“支点建设”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支点建设”理论宣讲,有效推动支点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数字社科专家是湖北省社科联打造的湖北社会科学AI模型及其应用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依托该项目建设数字社科普及体系,是落实省社科联“3355”工作思路的主要举措,也是“AI+社科”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