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博尔塔拉河畔的“武汉果”——武汉援疆工作队以产业创新激活博乐发展新动能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王纲)9月的博乐,一望无际的棉田泛着白浪,楚创高科的技术员张兵正小心翼翼采摘棉籽。“这颗‘华棉702’种子,是张献龙院士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在新疆种出的棉花,产量比内地翻一倍!比当地品种增产50公斤!”张兵手里的棉籽,装着武汉援疆的“科技密码”,更凝结着边疆儿女的致富希望。

楚创高科技术员张兵采摘棉籽

这颗种子的故事,正是武汉援疆工作队创新实践的缩影。他们把武汉的“科技基因”“产业优势”嫁接到博乐的“资源沃土”上,走出了一条“输血”变“造血”的新路子。

另一头,在南城纺织园的工地上,湖北名仁纺织20万锭缝纫线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平整地面,钢构配件整齐码放,厂房地沟施工已完成60%。“从8月15日开工到现在,天天都有新进展,等项目投产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家住附近的“00后”东乡族小伙儿高翔盯着工地,眼里满是期待。

名仁纺织20万锭缝纫线奠基仪式现场

总投资8亿元的名仁纺织项目,是武汉援疆工作队产业援疆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汉博两地携手发展的生动写照。鲜少有人知道,这个填补新疆缝纫线生产空白的项目,藏着湖北创业者的“千里奔赴”——从“中国缝纫线之都”汉川到博乐,4000公里的路程上,企业团队带着设备图纸、揣着对亲人的牵挂,两次实地考察、不到5个月便敲定落户,连不少技术工人都主动告别家乡,只为把产业援疆的蓝图铺在博乐的土地上。

2025年以来,武汉援疆工作队锚定“强产业、促发展、惠民生”目标,把武汉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与博乐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精准对接,在博尔塔拉河畔种出了“产业增收树”,结出了“民生幸福果”。

把“规划图”变成“实景画”

产业发展,项目是“压舱石”。武汉援疆工作队深谙此理,像“庖丁解牛”般拆解目标,把每一个援疆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2025年,武汉援疆工作队争取援疆资金1.08亿元,推进7个重点项目,涵盖纺织、文旅、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项目推进中,他们建立“责任制+调度制”,像“管家”一样盯进度、解难题,目前所有项目均全面开工,有序推进。

“项目不是‘撒胡椒面’,要往产业痛点、民生难点上投。”武汉援疆工作队产业组组长钟振宇常这么说。除了名仁纺织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的协丰赛湖酒店、希海臻阁建国酒店正在加速落地,计划投资5亿元的湖北黄石“金戈铁马戍边关”文旅项目也在对接中。这些项目就像“毛细血管”,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就业,未来不仅能丰富博乐文旅业态,还能带动上千人实现本地就业。

正如博乐市发改委主任江洁所说:“武汉援疆工作队招引的援疆项目,不是‘建完就走’,而是‘建一个成一个,带活一片’,让我们看到了产业兴市的希望。”

用“产业链”提升“新动能”

“光有项目还不够,得引来‘金凤凰’,让产业链‘活’起来。”武汉援疆工作队把招商引资当作“头等大事”,武汉援疆工作队领队、博乐市委副书记张吉军带头“走出去”,足迹遍布福建、浙江、河南等9省份,像“红娘”一样为博乐牵线搭桥。

在纺织产业上,他们下功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金鑫昱纺织调整产能,计划新上208台喷气织布机;助力东之源纺织新增500台喷气织机及面料生产线,让博乐的纺织产业从“纺纱”向“织布”延伸,附加值翻了好几番。在生物医药领域,西帕食品已获批国内首家蛋黄磷脂多肽生产许可,成功研发出蛋黄磷脂多肽、水解卵清蛋白、白蛋白多肽等高附加值核心产品,将成为博乐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引擎”;于万自动驾驶产业园占地75亩,规划建设自动驾驶商用车辆制造与智能环卫项目,瞄准的是“未来产业”赛道。

西帕集团科研人员专注探索鸡蛋活性因子,首创高效提取新技术

截至今年9月,武汉援疆工作队已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额11亿元,储备项目5亿元,这些“新鲜血液”正让博乐的产业“筋骨”越来越壮。

“种子比黄金贵,但比黄金更难炼。”楚创高科董事长黄岭捏着一粒黄豆大的棉种感慨。2015年,该公司响应湖北“科技援疆”号召落户博乐,在张献龙院士团队支持下,将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的尖端育种技术“嫁接”到新疆。十年间,科研人员像候鸟般冬赴海南、夏驻新疆,完成10万朵人工授粉,最终育成我国首个适应西北内陆的棉花品种“华棉702”。如今,该品种推广面积已超150万亩,亩产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0公斤,亩增收350元以上,成为新疆棉农口中的“金疙瘩”。

“产业援疆不是简单搬项目,而要像育种一样精准适配,”武汉援疆工作队领队、博乐市委副书记张吉军说,“博州需要什么,武汉能做什么,二者耦合点就是发力处。”

凭“真功夫”换来“好口碑”

在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金鑫昱纺织的车间里,1250名员工正操作着40万锭纺纱设备。90%的员工来自少数民族,夫妻工月收入超万元。“我们不仅是办企业,更是建家园,”企业负责人李斌说。

金鑫昱纺织维吾尔族细纱挡车工阿热孜古丽·麦麦提正在换纱

从金鑫昱纺织到西帕食品,从禾大节水灌溉到于万自动驾驶产业园,武汉援疆工作队以“链式思维”练就援疆“真功夫”:向上嫁接资源,引进湖北名仁纺织20万锭缝纫线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向下延伸链条,推动金鑫昱筹划208台喷气织布机,东之源新增500台喷气织机。

“过去援疆是‘送血’,现在要‘造血’,”武汉援疆工作队产业组组长钟振宇比喻,“就像搭积木,既要给模块,更要教方法。”“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武汉援疆工作队把“店小二”服务做到了企业心坎上,从调研谋划到科技支撑,从市场开拓到人才培养,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

为给产业发展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武汉援疆工作队深入金鑫昱、东之源等企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企业需求,撰写《博乐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并像“管家”一样护航,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细化的发展参考与支持;借鉴武汉国企改革经验,牵头完成《博乐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方案》,帮本地国企“强身健体”。在平台搭建上,他们更是“牵线高手”:推动武汉经开区党政代表团来博考察,让东风汽车商城落户博乐;支持武体集团搭建博乐特产推广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博乐好货”。

科技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武汉援疆工作队首次选派科技领域援疆干部,引进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35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为56家企业解决了石灰石深加工、农业种植等技术难题。“以前我们解决不了的技术瓶颈,李培武院士一来就有了办法,真是帮了大忙!”新疆农控公司负责人董胜勇说。此外,武汉援疆工作队还组织园林病虫害防治、能源规划等培训,覆盖13家企业超百名本地人才,像“传帮带”一样培养本地技术骨干。

在市场开拓上,“疆品入汉”工程持续发力。2025年以来,博乐特色农产品通过武汉商超专柜和线上平台,实现销售额4500万元。“以前我们这皮薄沙瓤的西红柿只能在本地卖,现在通过精深加工,武汉市民也能喝到西红柿原汁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呼和浩特呼尔村党支部书记杨来花笑得合不拢嘴。

让“援疆情”结出“幸福果”

今年8月25日,博乐市沿河路广场,东风猛士越野车引发市民围观。“武汉造的车能适应边疆路况吗?”面对疑问,东风集团产业协作办总监赵颖伟笑着打开车门:“它们能从博乐直通中亚。”

“东风伴星河”活动现场,武体集团与博乐旅投签订疆品入汉战略合作协议

这场“东风伴星河”专场活动,签下4项协议,赠送猛士汽车,更开辟了一条“武汉造—博乐聚—中亚销”的新通道。与此同时,“两地双仓”项目链接博乐与义乌,“疆品入汉”工程今年已实现销售额4500万元……

“博乐是天山北坡的‘十字路口’,”武汉援疆工作队队员王亚东分析,“我们要用好口岸优势,让边疆从末端变前沿。”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提质——科技赋能,武汉援疆工作队的每一步都注满了浓浓的“援疆情”。他们的实践也提炼出了产业援疆的“武汉经验”:前后方联动,才能汇聚资源合力;精准施策,才能突出特色优势;创新驱动,才能培育内生动力;优化服务,才能留住企业人心。

如今的博乐,纺织厂房拔地而起,文旅项目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走出边疆,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正如武汉援疆工作队队长、博乐市委常委温荣所说:“援疆不是‘单向输出’,而是‘汉博同心’的双向奔赴。我们要继续把武汉的‘好经验’变成博乐的‘好实践’,让博尔塔拉河畔的产业之花越开越艳,让两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

从一颗棉花种子的突破,到一条产业链的延伸,再到一座城的蝶变,武汉援疆工作队在湖北援疆工作中彰显着主力军的作用。未来,随着更多“武汉智慧”扎根边疆,博尔塔拉河滩上必将结出更多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甜蜜果实”,书写新时代对口援疆的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博尔塔拉河畔的“武汉果”——武汉援疆工作队以产业创新激活博乐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