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武汉6000家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 “小店”迈入“企业”新时代

湖北日报通讯员 邓伟

个体工商户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更是稳就业、促创新、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不仅是经营主体突破瓶颈、提质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武汉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与竞争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关键抉择。

2024年2月,武汉出台《关于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行动方案》,系统构建全维度政策体系与全周期服务机制,全面激发个体工商户内生动力。一年多来,全市已成功推动近6000家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升级,一批批曾经的“小门店”正以“企业”新身份,昂首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机制“搭台” 集成服务系统推进“小个体”壮大

武汉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协调经信、人社、税务等13个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锁定服务对象,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高效贯通。

在这一机制推动下,洪山区豆美源豆制品店从社区里的“散装豆制品小店”升级为“全链条食材供应企业”。不仅拓展了预包装食品与互联网销售业务,更凭借小微企业身份享受税费减免,月均减负近3000元。

从“跑多次”到“一天办” 流程再造释放改革红利

武汉率先在全省开展“个转企”一件事改革试点,突破传统“一注销一新设”的繁琐流程,依托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线上集成变更登记、清税验证、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等多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办理时间较改革前压缩50%以上。

这场以经营主体体验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为江夏区利之民百货店这样的商户开辟了快速发展通道,不仅顺利接入社区团购平台,还在周边社区开设分店,营收实现阶梯式增长,经营版图持续扩大。

融资不再难、订单接得住 “个转企”激活发展新动能

政务服务的温度,藏在每一次主动靠前的帮扶里。全市累计在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辟“个转企”绿色通道128个,组建134支流动服务队,带着政策、流程和解决方案走进街区商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黄陂区创新推出“三个一”上门服务——一套政策图解让条款变“明白纸”,一次全流程实操演示让转型少走弯路,一份专属联系卡让帮扶随时在线;东湖高新区打造“AI 市场监管”智能助手,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政策与商户需求,推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青山区吉源食品销售部在流动服务队的上门指导下顺利转型为供应链公司,不仅拿到了期待已久的经营资质,更成功签约多个种养殖项目,彻底突破原有业务瓶颈。

分类培育、梯度成长,让小店拥有“出彩”机会

“个转企”不是“一刀切”的统一行动,而是“量身定制”的精准赋能。全市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机制,聚焦“成长型”“发展型”“名特优新”三类主体,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已识别“成长型”个体工商户10.84万户、“发展型”0.99万户,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038户。通过差异化扶持——为“成长型”提供合规指导,为“发展型”链接资源,为“名特优新”打造品牌,一批有特色、有潜力、有口碑的优质个体正加速向现代企业转变。

蔡甸区玉贤街道“桦乐家智能家居”是精准施策的典型案例。纳入帮扶后,市场监管部门以“个转企”为抓手,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指导标准化建设提供全链条支持。企业转型后,年产能由过去2万-3万方提升至5万-6万方,建成3条智能化生产线,新开拓多省市场,还凭借数字化管理缩短30%生产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武汉市正结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契机,大力宣传“个转企”改革政策。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深化政策集成与数字赋能,营造良好生态,推动更多经营主体“破茧成蝶”,汇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量,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担当龙头、走在前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武汉6000家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 “小店”迈入“企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