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农新瑜、通讯员沈作)近日,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原主席鄢国培的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包括《漩流》《巴山月》《沧海浮云》三部),由重庆出版社以纪念版函套装形式全新再版。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为再版书撰写序言,高度评价这部“川江史诗”的文学价值。
鄢国培(1934-1995)是一位从长航工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其文学生涯堪称传奇。他生于四川省南川县(现重庆市南川区),1954年毕业于重庆第六中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是长江航运管理局工人、专业创作员,历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主席。
《长江三部曲》创作于1978年至1986年间,以近200万字的宏大篇幅,生动描绘了民族资本家在旧中国复杂社会势力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多维斗争,展现了从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川江流域各阶层的生存状态。鄢国培凭借其航运工作的深厚积累,将码头商战、市井百态、革命活动与地方风土人情熔为一炉,既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完成了对川江社会生态的全景式描绘。
叶梅为该书再版写的序言中认为,《长江三部曲》以其雄浑壮阔的叙事格局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史诗般的叙事风格,成为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重要作品。该作品最显著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川江航运为切口,以民族资产阶级命运沉浮为主线,用汽笛、号子、码头、纤夫构建出流动的历史舞台”,将军阀混战、抗战迁徙、解放战争三大历史节点与朱佳富、陆祖福、黄玉庵等航运大亨的个人抉择紧密结合,既勾勒出其群体在时代浪潮下的共性特征,又赋予个体鲜明的人格色彩。
“鄢国培先生是我在长航工作期间的师长与同事。”宜昌作家韩玉洪近日收到再版的《长江三部曲》时惊喜激动不已。在他心目中,《长江三部曲》堪称一座承载时代重量的文学丰碑,“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几册书曾是多少文学爱好者的珍藏,有人用半个月的伙食费买一套,有人在图书馆排队等着借阅。”
韩玉洪认为,该书再版的意义,远不止“让旧书变新”那么简单。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与未来的大门,在多个维度都释放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再版本让长江文化有了更鲜活的载体;从历史研究角度看,为研究长江航运史、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从文学创作角度看,为当代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