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信部门密集出手整治网络平台,9月先是对小红书、微博、快手依法处置,随后又针对今日头条与UC平台采取措施。究其原因,是这些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今日头条在热搜主榜及落地页置顶不良信息,UC在热搜主榜集中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相关非权威信息,还涉及网络暴力、未成年人隐私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秩序。
对此,北京市网信办、广东省网信办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分别对各平台开展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并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同时明确将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态的突出问题,督促平台切实履行主体与社会责任,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此次系列整治行动,不仅是对违规平台的有力震慑,更有着深层价值:对网民而言,规范平台推荐、清理不良内容,能避免认知扭曲与“信息茧房”,切实维护网民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为大家营造理性、健康的上网环境;对行业来说,可倒逼平台告别“博眼球引流量”的低俗模式,转向“重质量”,回归“内容为王”,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对社会层面,能清除网络不良信息,为数字文明建设清除“毒素”,守护“数字公共广场”生态,助力数字文明建设,让网络成为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阵地。
不过,清朗网络不能仅靠单次整治,需多方协同建长效机制:平台要摒弃“重流量轻责任”,将内容审核融入算法与推荐全流程,建立关键词筛查、人工复核的双重管控体系,也要畅通举报渠道,变“被动整改”为“主动预防”;监管部门需保持“常态化巡查+精准化打击”,紧盯热搜、推荐等高频问题场景,同时关注“网络水军”“AI造假”等新乱象,借典型案例曝光、法规细则完善,构建“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监管闭环;以及网民也要在享受清朗环境的同时,主动提升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参与违规举报,做网络治理的“民间力量”。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乱象滋生的温床。从此次多平台整治,到此前持续推进的清朗行动,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维护健康网络生态,是监管部门、平台、网民的共同责任。只有三方携手、同向发力,才能让网络空间持续保持干净、有序、向上的态势,既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数字生活的期待,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芷慧(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