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 谢启宗)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深圳各区有序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安置,全市已安全转移超30万人,集中安置超5.5万人。其中,福田区香蜜湖街道和南山区住建局以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完成了6140名和34360名建筑工人的安全转移工作,展现了深圳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专业与温度。
香蜜湖街道
逐字细化转移方案
面对全区最重的转移任务——在建工地24处、需转移人员达6140人,数量居全区首位,香蜜湖街道党工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香蜜湖街道将转移量最大的国交中心工地分片区转移到11个避难场所,由11名党员干部分别领衔组建转移小组,形成“一组一责、全域覆盖”的防御体系。各小组组长连夜对接工地负责人,反复敲定11条转移路线,梳理方案细节,最后一批转移组更是提前明确“断水断电、清场验收”职责。
23日清晨7时30分,距原定集合时间提前半小时,11支党员突击队已全部到位。党员干部手持人员名单逐间工棚敲门清点人数,开启“集结一批、转移一批”的流水作业模式。他们既当引导员,又当搬运工,帮拎行李、协助登车,转移车辆在街道上有序穿梭。
截至23日11时50分,香蜜湖街道包括国交中心在内的24处在建工地6140名工人转移任务圆满完成,用时仅4个小时,为后续台风防御工作预留了充足时间。随后党员干部们又投入“拉网式”排查,加固松动的铁皮棚、切断危险区域配电箱电源,确保无一人滞留。
南山区住建局
制订科学转移体系
南山区住建局的防风防汛工作围绕“早部署、严落实、保安全”主线,全面开展住建领域防风防汛工作,以速度、力度、温度筑牢防风防汛安全屏障。
据了解,南山区住建局还组织了11支应急救援队伍共610人全员备勤,配备车辆类机械263台、应急抢险装备9000余台/套、通讯检测设备92台。所有人员、装备均进入值班备勤状态,可随时调用,确保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响应。
为应对本次台风做好建筑工人安置工作,南山区应保障转移199个项目34360名工人。面对工人转移压力,南山区住建局通过前期摸排板房居住人员情况,会同区三防办、各街道办,提前将应急避难点与工地预匹配,并要求各项目按每20名工人配备1名管理人员,每个安置点项目配备1名项目班子成员级别管理人员的标准,构建高效协同的指挥调度体系,确保了转移过程平稳有序。
9月23日11时,后海沄玺花园项目因需转移人数远多于原定人数,致电南山区住建局求助,该局立刻组织人员,对接区三防办并协调街道,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新增落实340个避险位置。截至23日14时30分,南山区建筑工地人员转移完毕,共转移199个项目,转移安置共34360人,其中21910人通过项目自行安置,12450人依托避难场所安置,真正实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同时,安置点提供了充足食物和医疗支持,确保工友“吃得饱、住得安”。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