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普法工作,“宜”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法者,治之端也。”作为治国之重器,法律的权威既源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更来自人民内心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宜昌通过普法工作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实践,形成一条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普法道路。

4月25日,“法‘典’护航 宜‘企’同行”宜昌市2025年民法典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唐姝亚 摄)

走群众路线,既有形,又有效。时代在进步,群众需求在变,普法方式也在变,但“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初心不能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普法实践不能变。宜昌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普法,努力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构建起分众化、全覆盖的普法新模式:在机关,聚焦“关键少数”,尊法赋能强骨干,服务于民;在学校,夷陵区42所中小学选聘66名法治副校长,依托基地教学、模拟法庭等打造“夷”心护蕾品牌,为青少年成长筑牢法治屏障;在企业,鑫鼎集团将茶文化与法治建设相融,打造“鑫清廉”特色法治品牌,助推“发展引擎”,让民营企业学法用法落到实处;在城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动55名外卖骑手化身“普法速递员”,开展“法治随餐达”活动,让法律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地用法治活水润泽民心……五年来,宜昌市普法工作让法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也让法治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帮助群众更好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让法治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内化为社会风气,形成法治文化新风尚。

“夷心护蕾”法治副校长培训暨推进会。(夷陵区司法局 供图)

听群众心声,既“走心”,又“走新”。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灌输式宣传已难适应这一变化。宜昌深入挖掘宜昌文化元素,将宜昌文化与法治文化共同发力,推动形成一大批普法新平台、新载体、新路径。屈原故里秭归深入挖掘屈原法治文化内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普法品牌,系列作品全网点击量已突破200万,更入选全国优秀普法案例;宜昌探索“非遗+普法”模式,将法治元素融入楠管、剪纸、皮影戏等,建成2个县级法治文化创作基地,创作书画、微视频等作品1600余件,31部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枝江创新推出“普法脱口秀”,构建“寓学法于乐、于趣中悟法”的新型普法路径,让法律知识随着笑声“声”入人心;“法治宜昌”“安叔说吧”“巴暄儿话税收”等品牌持续发力,6名市级“网红普法志愿者”发布作品超百个,抖音总播放量突破1400万次。创新将文化元素与法治元素相结合,让普法内容更能为群众理解和接受,促进普法供给侧与群众之间的同频共振,让群众在日常文化生活中收获法治知识、感知法治力量、巩固法治成果,努力实现新时代普法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提升群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宜昌市司法局创新打造“法治+脱口秀”街头剧场新模式。(冯晓芊 摄)

做群众工作,既用心,又用情。普法工作是做群众的工作的,群众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普法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宜昌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方式,聚合多方力量,推动普法与治理深度融合,呈现出一条普法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建强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平台、供给、保障体系,有效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1619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年均提供法律服务2万余次,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13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创新“警司联调”“线上调解”,年均调解案件超2万件,成功率达97.9%,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宜都市名都社区法治村主任朱绪北调解一起财产损失纠纷。(宜都市司法局 供图)

同时,宜昌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基层法治的内生动力,将法律思维和法治素养送到群众的最前端,推动普法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普法工作添和气、聚人气,更接地气。幸福社区78岁的“法律明白人”王淑莲,凭借“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化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120余起,手写的30余本“调解日记”里,记满了“用百姓的方法,解百姓的事”的朴素实践;猇亭区76名“法律明白人”年均参与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成为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宜都市11个乡镇、155个村(社区)全部配齐“法治村主任”,法律服务直抵村组,打通依法治村“最后一米”。

宜昌市2025年民法典主题宣传月活动中,群众参与普法游戏。(裴蜀华 摄)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法治的力量,在于亿万人心的共同坚守。在宜昌,一张张轻便的宣传桌、一沓沓实用的宣传册、一个个热心的“法律明白人”、一支支专业的普法队伍、一场场接地气的普法活动……让法律以各种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群众心里,呈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普法道路,也为宜昌的法治建设写下温暖的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雨辰(红安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

责编:闻玉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普法工作,“宜”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