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中国人形机器人每两个月完成一次迭代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天纵)“中国人形机器人每两个月完成一次迭代,机器人样机正百花齐放。”9月19日,在2025年湖北联通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说。

从宇树人形机器人春晚扭秧歌,到湖北“新春第一会”人形机器人大秀绝活,再到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夺得首枚金牌……今年人形机器人为何特别火?

“这得益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场景,其应用初见曙光。”陈学东介绍,人形机器人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基于汽车工业发展,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之后,本田公司又推出了ASIMO人形机器人,展现了日本在机器人精密制造与控制技术上的深厚底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作主题分享。(记者刘天纵摄)

最近几年,不少日本人形机器人项目放缓或中止,这又是为何?

“这说明基于机理模型的控制技术已触碰到天花板,相当于机器人的‘小脑’不够发达。”陈学东说,未来,AI模型控制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演进方向。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会上,陈学东分享了湖北“新春第一会”上亮相的“劳动者”人形机器人最新研究进展——它的仿生骨盆结构,优化了承力和腿部空间,可以顺利抬起并迈过电力机房的“防鼠板”;它的“小脑”通过持续仿真训练,可以跌倒后逐步学会站立并稳定行走。

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最大的痛点是“本体强健”与“轻量化”存在矛盾。与人类相比,人形机器人显得“体重超标、力量不足、笨手笨脚”。高功率密度电驱关节、电池、灵巧手、高性能腿足、智能芯片、视觉与激光雷达、多模态感知(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规划决策与技能学习等,是未来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为让人形机器人有智商、有情商,中国联通打造了人形机器人“培训学校”——新一代工业智能中枢“格物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虚实结合的工厂、医院、写字楼、变电站等训练场景,现已累计接入机器人用户8.1万个。

“只有聚合工业生态资源打好团体赛,才能携手迈向人机共生的智能新纪元。”中国联通数智应用首席专家何非说。

2025年湖北联通科技创新大会展示了多款机器人产品。(记者刘天纵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中国人形机器人每两个月完成一次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