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9月19日电 (付敬懿)秋分将至,如何顺应节气养生,预防“秋悲”“秋燥”“秋凉”“秋乏”的影响?秋季传染病高发期,家庭该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症状又如何预防与管控……9月19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秋分篇”新闻发布会,围绕秋分时节的养生保健、秋季传染病预防、骨骼健康及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等方面,帮助公众因时、因地做好秋分时节的健康防护。
湖南省卫健委“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秋分篇”新闻发布会。 付敬懿 摄
秋分时节,湖南酷热渐退、秋意渐浓,“秋老虎”时而反复,早晚温差变化较大,加之湿度仍然较高,“凉燥”与“湿热”交替影响,易对人体脏腑功能带来挑战。如所谓的“秋悲”“秋燥”“秋凉”“秋乏”,这些季节气候特点对应到人体产生了相应影响。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肖长江表示,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体的养生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人体阳气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秋天就是万物收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收敛回来,为冬季储备能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若秋天阳气耗散过度,冬季则无阳可藏,易影响健康。
肖长江表示,秋季养生起居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坚决避免熬夜,并以滋阴润燥为主,不宜过多食用辣椒、花椒等辛热发散食物,以免助长燥热,耗散阳气。同时,运动方面不主张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因其会过度耗散阳气,推荐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站桩等传统保健运动。
秋季可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杂粮,糙米,也有助于改善情绪,远离“秋悲”。预防秋乏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防止劳累疲乏,但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防秋凉,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注意及时添衣防寒保暖,注意脚部不要受冻,防止寒气入体。
秋分节气后,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期。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杏莉表示,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等三大类,如流感、麻疹、腮腺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及正在流行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秋季防病并不难,记住‘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打疫苗、吃熟食、防蚊虫’这几招。”
9月21日是阿尔茨海默病日,多数民众把这个病称作“老年痴呆”,这可不是简单的“老来多健忘”,它是实打实的大脑疾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涂鄂文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黄金法则,“管住嘴、迈开腿、勤动脑、多社交”这十二字口诀,是最好的“营养品”。
老年人上了年纪,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状,一旦发生骨折,恢复起来比年轻人要慢得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唐举玉表示,预防骨质疏松需从“增加骨量储备”和“减少骨量流失”两方面入手,核心围绕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及风险管控。
首先,要保证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摄入,筑牢骨骼“物质基础”。同时坚持“抗阻和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太极拳,举哑铃、弹力带训练、坐姿抬腿等,刺激骨基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并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与长期卧床,规避伤骨习惯,减少骨量“额外消耗”。此外,还要管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与规范用药,减少“间接伤骨因素”,高危人群需早筛查,及时干预。
当前,互联网上健康类信息数量庞大,面对层出不穷的健康类信息,学会辨别真伪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权益,至关重要。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提醒,秋分正是调养身心、科学养生的关键时期,但要警惕打着科普名义传播的不实信息,要通过官方政务新媒体和各级正规医疗机构官方账号等,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