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14年引进硕博人才1800余人!咸宁启动人才周系列活动

湖北日报讯(记者夏中华、通讯员石白玉、杨丛谦)9月18日,2025年咸宁人才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通城县举行,专业人才、高校院所、企业、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等100多名代表参加。

会上,咸宁市人才会客厅、国科新材料(通城)成果转化中心、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学院相继揭牌,通城县还给博士后基地授牌,颁发人才奖励基金,开展系列人才合作协议签约,并分两批签约14个合作项目。

据介绍,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咸宁市建立人才编制“周转 池”,连续14年实施“招硕引博”,引进硕博人才1800余人,在全省创新开展“引才专列”,以“政聘企用”“带编入企”的方式,精准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和咸宁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构建了“离岸+在岸”的人才新格局,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广阔天地。

此外,该市还连续8年举办“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连续7年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建立海内外人才工作站13个,与5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吸引了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和龚健雅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咸创新创业。

“三赢兴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城三赢兴科技董事长、“南鄂英才”B类人才获得者刘传禄在人才分享环节如是说,通过“高校合作+专家引进”拓宽人才来源,设立“15853人才工程”奖励基金,引进163名高校高才生加入三赢兴,企业目前获得授权专利400余项,成功突破3项行业“卡脖子”技术,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没有咸宁这片沃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彧讲述了他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逐步成长为公司总经理的历程。据介绍,他先后牵头负责多个前沿项目研发,完成了国内首套产品开发,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被评为“楚天英才计划·创新型企业家”。

“后浪奔涌!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成为技术骨干,在咸宁安家立业,成为真正的新咸宁人。”余彧说,面对早期人才流失的困境,他所在的企业坚定推进“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的双城协同模式,投资5000万元建立武汉研究院,并配套实验室、人才公寓和食堂,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研发团队从5人扩展至90余人,硕博占比超过50%,培育出“光谷3551人才”“荆楚工匠”“南鄂英才”等多位优秀人才。越来越多90后、95后快速成长为关键技术负责人和中层骨干,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为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创新者保驾护航,让大家创业无忧、创新无虑!”咸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说。

当天,启动式结束后,举行了金融机构政策解读会、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会、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等活动。

本次人才周以“才聚咸宁 共建支点”为主题,9月15日至9月21日期间,开展项目发布、项目对接、人才引进、学术论坛、成果展示、签约落地、产才融合等以人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14年引进硕博人才1800余人!咸宁启动人才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