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短时间内接诊的喘息患者数量较平日暴增数倍。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任晓军表示,这是典型的雷暴哮喘,花粉等致敏原被暴雨击散后,更容易被人体吸入,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现象。
据介绍,雷暴哮喘呈局部地区聚集性发病,通常在雷暴开始后30分钟左右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多为中重度急性发作,可能伴有眼、鼻、皮肤等部位的过敏症状。
“雷暴哮喘的发生虽然需要特定条件,但高危人群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薛萍提醒,雷暴开始后,大约在30分钟左右,若出现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如呼吸明显加快,呼吸时发出“嘶嘶”声,或说话断断续续;咳嗽剧烈,尤其是夜间或清晨加重;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或表现为烦躁不安、疲劳;缺氧表现,口唇发紫是严重信号,甚至无法平躺。
雷暴天气该如何科学应对?任晓军提醒,减少户外活动,雷暴天气来临前及发生时,尽量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如需外出,要佩戴N95或KN95级别的防护口罩,并尽快返回室内;户外归来后,立即洗手、洗脸、更换衣物,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鼻腔,清除附着在表面的过敏原;净化室内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带有HEPA滤网的型号,能有效过滤室内空气中的过敏原微粒;哮喘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保持病情稳定;如症状没有快速缓解、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呼吸困难、说话困难等危险信号,要尽快就医。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