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当我们习惯性将敬意投向聚光灯下的教育榜样时,更该把目光投向深山里那些微小的教学点里,一位老师、几名学生、一面国旗,构成了教育最质朴的模样,也藏着“师者”二字最本真的重量。湖北恩施油竹坪教学点的李西年老师,便是这千万“微光”中的一束,他用十年坚守,为我们写下了关于“伟大”的另一种答案。
教师的伟大,不是用教过多少学生来定义的,而看是否用初心为学生点亮前行的路。有师者,如张桂梅校长以“逆天改命”的魄力创办女高,让两千多名山区女孩冲破命运枷锁,这是“破壁者”的伟大,是用一腔孤勇撕开希望的缺口;亦有师者,如湖北恩施油竹坪“微小学”的李西年老师,守着三名学生、一间教室,十年如一日地升起国旗、备好每一节课,这是“守望者”的伟大,是用点滴坚持为山里的孩子护住求知的火种。前者以“大作为”改写群体命运,后者以“小坚守”守护个体成长,本质上都是用教育的微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李西年的课堂里,没有专业的教具,他就跟着网课自学,向同行请教教学,却从未缺少任何一门课程。哪怕只有三名学生,他依然兼顾“交通安全”与“防溺水”等思想教育,照顾孩子们每日用餐,课后目送孩子回家,既是“师者”,也是孩子们最亲近的“家长”,把悉心关爱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份深山里的始终如一,把教师的伟大回归到最本质的模样,告诉我们再渺小的岗位,也会因为从业者的坚守与尽责而迸发出不凡的力量。
尊师重教,不能只停留在节日的祝福声里,而要将“敬意”化为让教师安心从教的“实在温度”。对于像李西年这样的乡村教师而言,改善山区教学点的交通情况与硬件设施,为他们开通教研“绿色通道”,让城里的优质课能实时共享,比空洞的赞美来得实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除了减轻填表、迎检等非教学负担,畅通职称评定的职业通道,更要守住他们的“健康底线”,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建立教师心理疏导热线,让积劳成疾的身体能及时休养,让压在肩头的压力能找到出口。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尊师惠师措施,从医疗到住房的全方位支持,正是要让“尊师”不流于口号,让“重教”有制度托底。唯有当教师不必在病痛中硬扛,不必在压力下焦虑,才能真正心无旁骛地深耕讲台,才能让更多人愿意接过“点灯人”的接力棒。
在湖北恩施油竹坪“最小教学点”里,我们能看见所有职业的精神底色。伟大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尽责与否。李西年没有因学生少而懈怠教学,年近花甲依然保持学习。外卖员不会因单量小而拖延,依然顶着风雨将每个包裹准时送达。环卫工人没有因岗位普通而敷衍,凌晨时分依然守护着城市的洁净。平凡的岗位因为每一份不折不扣的坚守有了千钧分量。反之,若失了初心,丢了责任,即使职位再高、头衔再亮,也将会彻底丧失自我价值。勿以职小而懈怠,勿以权高而腐败!明年,油竹坪这座“微小学”或将被撤销,但李西年老师的坚守与奉献不会随之消散,他为学生护住的火种,将化作希望激励更多人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把平凡日子过出厚度。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让我们致敬每一位坚守岗位的人民教师,道一声“教师节快乐!”同时,我们也要致敬远在深山里、扎根小岗位的每一位工作者,愿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更愿这份“把小事做透、把微光聚亮”的精神,能在各行各业传递,成为照亮社会前行的温暖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汤佳男(武汉市蔡甸区发改局)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