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武汉这座被长江分开又滋养的城市,处处都浸透着浓厚的长江气息,码头文化的烟火、知音文化的浪漫、红色文化的厚重,皆由长江孕育而生,沉淀着武汉最厚重的人文底蕴。
码头文化是武汉与长江最鲜活的“共生记忆”,藏着这座城市的市井烟火与江湖底色。那时的长江岸边,桅杆如林、号子震天,纤夫们弯腰弓背拉着纤绳,将四川的粮、湖南的茶、江西的瓷从长江上游运至此处,再转销四方;搬运工们肩扛手提,在码头间穿梭,汗水滴落在青石板上,浇灌出“讲义气、重实干”的性格特质。汉剧艺人会在码头搭起临时戏台,《宇宙锋》《二度梅》的唱段伴着江风传开,台下是挑夫、船工与市民,喝彩声与江水声交织;糖画、面人、吹糖人等手艺摊位沿码头排开,孩童围着摊位打转,鼻尖萦绕着糖霜的甜香。这份从长江码头生长出的烟火气,成了武汉最独特的印记,至今仍能在汉口江滩的老码头遗址、吉庆街的市井喧闹中寻到踪迹。
知音文化是武汉与长江最温润的“千年约定”,藏着中国人对知己的浪漫向往。春秋时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便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道“洋洋乎若江河”。这个发生在长江之畔的典故,让“知音”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也让武汉成了“知音故里”。如今,古琴台与晴川阁隔空相望,仿佛仍在诉说那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往事。长江的流水悠悠,承载着知音文化的浪漫,融入武汉的人文血脉,让这座江湖气十足的城市,多了一份温润与深情。
红色文化是武汉与长江最厚重的“英雄史诗”,藏着这座城市在时代洪流中的担当与坚守。1927年,汉口一栋小楼里,“八七会议”召开,在长江的涛声中讨论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点燃新的希望。这栋紧邻长江的小楼,如今仍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木质地板、老式吊灯,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激烈的讨论声。长江的江水,见证了北伐的热血、“八七会议”的转折、武汉会战的悲壮,也将这份红色记忆深深镌刻在武汉的土地上,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长江长啊长江宽,清清汉江弯又弯”,长江奔流千年,武汉的文化故事也随江水流淌至今。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启幕,恰似一把钥匙,让我们得以重新翻开武汉与长江的“文化相册”,在码头的烟火、知音的浪漫、红色的壮烈中,读懂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而长江的故事仍在继续,武汉的文化魅力,也将伴着江水,流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丰超峰(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区行政审批局)
责编: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