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虚拟换乘”里是真实的民生温度

日前,武汉地铁“虚拟换乘”上线,打破原有先出站再进站的模式,通过后台数据联动,自动识别30分钟内的换乘行为,乘客无需重复购票,实现“无缝衔接”。这一便民举措虽是小创新,却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大智慧——公共服务正从“便于管理”变为“利于民生”,折射出湖北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湖北温度”。

武汉地铁“虚拟换乘”不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赋能,更是城市治理思维的深刻变革。自轨道交通5号线、11号线二期、19号线开通以来,武汉火车站的“三足鼎立”、武昌火车站东西广场的“物理分隔”和复兴路站长通道换乘等情况,对换乘便利性提出了新需求。“虚拟换乘”的出现,正是对换乘需求的“感应”。这种“宁绕系统、不绕群众”的做法,体现了公共服务应有的诚意与温度,是精细化治理的典型案例。事实上,类似的便民举措在湖北并非个例,宜昌推行“错峰停车”政策、十堰实施“智慧停车”动态调价机制、襄阳开通“社区微巴”填补交通盲区……这些举措看似细微,却真实地体现在“少走一段路、省下几块钱”的民生小事里,成为“湖北温度”的生动注脚。

“虚拟换乘”的背后,是武汉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共享与算力支撑,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治理者回应民生关切的决心与能力。当前,湖北各地广泛建立“睦邻议事会”“社区议事厅”等基层协商机制,推动民生政策从“政府配菜”转向“群众点单”。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把“民之所盼”作为“行之所向”,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同时,要建立健全民生诉求响应机制,用好12345民生服务热线,依托在线投诉平台,强化群众监督作用,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当每一位群众都能在城市发展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高质量发展才真正具备“人文温度”。

“湖北温度”,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上。这三感构成了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核心维度,也是检验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获得感,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要切实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护航稳岗就业创业、打造优质医疗服务;幸福感,源自精神文化的满足、社会公平的彰显,要用心扶老帮困助残、持续推进安居宜房;安全感,立足于财产权的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要防范消除风险隐患。湖北正持续推进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建设,目前已有83.6%的预定任务转化为新增就业、学位扩容、医疗床位提升等具体成果。与此同时,对民生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民生实事的过程监管与效能评估。湖北正推动“民生蓝图”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让“湖北温度”温暖每一个湖北人的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湖北的民生实践呈现出系统推进、持续深化的鲜明特征。从武汉地铁“虚拟换乘”的“微创新”,到十大民生项目的“大布局”,贯穿始终的是“枝叶关情”的价值追求。湖北正以持续有力的民生投入、扎实细致的制度安排,将温度融入治理、用实干传递真情,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温暖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傲柏(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虚拟换乘”里是真实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