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潼南区桂林街道的涪江岸边,一座30米高的通信铁塔上安装的“数字哨兵”正以360度视野巡望江水。2025年8月,该系统两次成功预警溺水险情,挽救了多人生命。这是潼南区与重庆铁塔合作打造的“新时代数字生命工程”的一部分,通过高点摄像头精准捕捉半径3公里内水位变化、烟火和人员动态,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潼南区与重庆铁塔合作打造的“新时代数字生命工程”。重庆铁塔供图
38年21次洪灾之痛,智慧防线呼之欲出
潼南位于涪江、琼江交汇处,防汛压力巨大。1986年至2023年间,共发生了21次洪灾,其中2023年“7·28”特大洪灾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9.67亿元。面对285.61平方公里的重点监管区域,传统人工监测效率不足,智慧监测体系成为破局关键。
中国铁塔加快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天然优势,根据各行业需求,通过在通信塔挂载高清摄像头、气象传感器等设备,升级为多种功能用途的数字塔,全面服务社会治理。重庆铁塔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接入95处监控点位、27个存量视频,覆盖涪江、琼江流域及五镇重点区域。
通信铁塔变身“数字哨兵”。重庆铁塔供图
数字赋能处置决策 智慧应急筑牢安全防线
走进区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数字生命工程驾驶舱正汇聚着来自7个部门23类数据资源,彻底打破了以往气象、水利等部门“各自为政”的数据壁垒。依托“116”系统架构——1张全域态势感知图、1个应急资源数据库,整合230类数据,系统支撑起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等六大应用场景。
在2025年8月9日至10日应对新一轮强降雨的过程中,该系统的作用尤为凸显。8月9日18时,系统监测到新一轮强降雨预报,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区指挥部及时启动防汛和地灾应急响应。系统启动多级叫应机制,通过卫星预警子系统发布定向警报,区防办发布防范提醒,各镇街将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在雨情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全区200多名救援人员全数备勤,装备上车待命,通过紧急转移人民群众,实现20个镇街受灾却无一人伤亡。
潼南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张长国表示,“数字生命工程驾驶舱”真正实现了跨部门应急协同深度融合。系统通过贯通多个部门数据资源,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机制:不仅依托智能预案联动区级部门横向协同,还借助市级平台纵向贯通至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并直连网格员终端APP,实现预警信息双向精准推送、任务分派与现场处置实时反馈。
该机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不仅于8月在桂林街道成功预警并化解多起溺水险情,在火情处置中同样展现出惊人效率。在火情处置中,系统通过热成像烟火识别算法1分钟内锁定风险,预警信息直达一线;依托三级联动机制,3分钟内完成核实指令,5分钟内现场处置并反馈。“‘数字生命工程驾驶舱’彻底改变了以往应急响应中‘数据孤岛’和‘条块分割’的被动局面。现在,我们不仅能‘看得早、看得全’,更能‘判得准、联动快’,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保障的跨越。”张长国说。
系统预警溺水险情。潼南区应急局供图
“共享”杠杆撬动价值,绘就山城智慧图景
这种“政府主导、铁塔统筹、共建共享”的创新模式,正是重庆铁塔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密码。它不仅体现在守护江河的“数字哨兵”上,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在长江生态保护领域,为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重庆铁塔充分发挥站址覆盖广、视野优的优势,开发建设了“智慧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通过在沿江沿河铁塔上部署高清视频监控与AI分析设备,实现对水面、岸线的全天候智能监管,有效解决渔政执法“发现难、取证难、反应慢”痛点。系统一旦识别非法捕捞、垂钓等行为,即刻触发云广播警示并同步推送信息至网格执法人员,实现事件闭环处置。目前重庆市已在32条重要河流部署908套监控,覆盖岸线超2000公里,累计处置预警事件9.5万条,助力公安机关侦破非法捕捞案件2700余起,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繁华的渝中区解放碑,原本林立的1070根各类杆体被整合为451根智慧灯杆,减杆率达59.1%,节约人行道空间超千平方米。这些集成了5G基站、环境监测、公安监控等多功能的“多杆合一”灯杆,不仅实现了核心区5G全覆盖,其模块化设计预留未来接口,更降低杆体密度58%,年均节能15%。中山四路的实践便是缩影,将110根杆整合为46根智能灯杆。
在北碚区,依托铁塔站址部署的2个机场、8台无人机(含3台手持)编织成“空天地”立体监测网。预设航线自动飞行已累计巡检479次,覆盖1701公里,效率较人工提升50%,单机日覆盖75平方公里,事件响应从4小时缩至30分钟,人力成本降30%。整合13个部门资源的这套系统,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违建等15类城市治理问题。
基于这些成效,潼南正在推进更深入的智慧应急建设:流域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已启动,未来将实现洪水演进模拟;无人机巡航网络规划正在制定,将编织“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而与上游合川、铜梁等区县的系统互联,将构建跨区域防洪联防机制。这些举措将进一步筑牢流域安全防线。
从丰产村河岸矗立的铁塔望向奔流的涪江,昔日的通信节点已肩负起守护生命的新使命。放眼全国,超过5400座“通信塔”已完成向“数字塔”的升级,广泛应用于长江渔政、地震预警、森林防火等40多个民生领域。在重庆,这一转变更为凸显,重庆铁塔正以“共享”为笔,以“技术”为墨,持续绘制智慧城市多场景融合的创新画卷。(徐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