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流浪地球》 改改剧本又何妨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刘中扬

“球3再不上映就要成纪录片啦!”阅兵刚结束,《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就被网友们“cue”上了热搜。对此,郭帆转发央视新闻表示致敬,并称“改改剧本又何妨”。

当中国科技的现实反而成为中国科幻的“剧透”,“又何妨”三个字流露出的,是对中国科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的自豪。军事航天部队首秀阅兵场,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域新质力量;歼击机编队从天安门城楼上空呼啸飞过,守护中国领空的“空中战鹰”不断换羽升级。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彰显出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奋进之姿。

中国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发展,对于中国科幻来说,既是灵感源泉,也是技术支撑。《流浪地球》在银幕中呈现的是一种“硬科幻”美学,运载车、机械外骨骼、可爱勇敢的机器狗“笨笨”,这些“硬核道具”其实也是现实中的“硬核产品”,大篇幅、多镜头的“实车实演”,展现了国产尖端装备所凝聚的科技力量。

若说中国科幻是我们上至九天、下至五洋的“未来之问”,那么,“神舟”逐梦星辰,“蛟龙”探秘深海,中国科技便是让概念走向现实的掷地有声的回答。《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之所以能扛起“中国科幻”四个字,正是因为创作者的脚步始终与中国科技的步伐同频共振。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的前身叫作“移山计划”,知难而进、愚公移山,中国科技自强背后是年复一年的攻坚克难,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

科幻不仅是瑰丽的幻想,也是一种看待宇宙、看待世界、看待人类的全景视角。《流浪地球》中“带着家园去流浪”的故土情怀、“为了全人类”的无私牺牲,“50岁以上出列”的前赴后继,都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底色。电影中,周喆直坚定地说:“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银幕内外,虚实之间,不同的“世界线”,同样必胜的信念,同样坚韧的脊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流浪地球》 改改剧本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