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看到民族精神的生长 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宇文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23年6月28日在井冈山拍摄的“胜利的号角”雕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抗日战争是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烙刻上深深印痕的重大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熔铸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志,展示了中国人民所拥有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场抗击外来侵略的鲜活历史剧

一笔弥足珍贵、烛照后世的精神财富

抗战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体现了受中华文化熏陶而培育出的民族品格和精神特质,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行动逻辑与哲学智慧。

精神是思想观念的集合,也是实践行为的外化表达。抗战精神是基于中日民族矛盾和复杂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伟大精神,其中蕴含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斗争而生发出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如爱国观、和平观、民族观、英雄观等。

精神是价值体系的承载,也是主体价值的实践表现。抗战精神凝结和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导价值体系和基本价值原则。面对强大的敌人及其无比残暴和野蛮的行为,面对抗战的艰难境遇和复杂局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何去何从,采取何种行动,作出何种选择,在根本上都是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问题。抗战精神中凝结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与价值原则,无疑是测度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采取何种态度、何种做法的标尺。在巨大的危机和困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表现得异常充分。

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爱国情怀所包含的天下一统的整体思维,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所包含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辩证思维,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所包含的底线思维,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所包含的韧性思维。总之,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事关个体生死、国家危亡、民族存亡等问题上的行动逻辑与哲学智慧。它不仅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鲜活历史剧,而且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精神教科书。

民族精神的发展如同没有断流的江河

抗战精神大尺度地继承了民族精神的

基因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明辉煌的伟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塑造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思想博大、内涵丰富,但其主流和主线始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的发展就像是没有断流的江河,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境和不同实践活动中绵延赓续、创造更新。只要民族精神源头不断、传承不息,民族的生命就会延续、发展。

抗战精神是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特殊社会发展情境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发展和凸显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河中占有不可代替、不可否定、不可小觑的地位。从思想内容上看,抗战精神大尺度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基因,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超越一国一地、一城一域的天下观念。这种天下观是从中国人生存所依赖的乡土宗法体系中推演而成,以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格为框架,以爱国如家、广济天下的情愫为牵结之魂。中国人的天下观讲求家国同构、天地相连、人情所系,注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注重仁者爱人、礼者爱家、义者爱国,仁与义礼相合,人与家国同在。正源于此,抗战精神首要的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悲悯意识和爱国情怀。这种情怀,表明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也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东方文化很早就提出“智仁勇”三达德,“勇”德的核心要义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无论是苏武、岳飞、文天祥,还是近代的杨靖宇、赵一曼,都是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代表人物。在中华思想文化体系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是生存的主义,也是精神的主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上承中国古代的大丈夫精神,下续今天依旧熠熠生辉的真君子人格,正是中华民族刚毅坚卓、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的写照。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无数的对抗和斗争中,只有不畏强暴才能伸张正义,只有血战到底才能保得生存。在中华民族博大而光荣的精神河流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由来已久、绵延流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所提到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极其残暴和强悍的日本帝国主义者,中国人民所展现的抗战到底、血战不休的英雄气概,代表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决心,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弦歌不绝、奋斗不辍的生命基因。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难以做成大事,一个没有必胜信念的民族也难以自立自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中开展的民族独立战争,关乎人民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华志士在抗战时局中所坚持的正是民族精神中百折不挠、不达胜利决不罢休的宏志,传承的正是优秀中国人所葆有的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正源于此,当一批又一批抗战志士倒下时,更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接力冲上来,坚定地抗争下去。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持久战”的著名论断,所反映的正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以新的面貌、格局和气度

衍生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精神特质

从思想源流上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支。从形成史上看,伟大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年代中形成的,反映那个时代、那个特定历史情境和条件的时代精神。因此,抗战精神既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也有富有时代特点的创造。从贯通历史与时代、思想与实际的角度看,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启示。究其原因,是因为伟大抗战精神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精神特质。

抗战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不同于历史上在中国国内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中衍生出的爱国主义,具有显著的现代爱国主义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就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消弭了阶级隔阂和政治嫌隙的基础上为整个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抗争。

抗战精神衍生出了中华民族以战止战、以战求和、为保卫和平不惜投身战争的现代和平主义的精神特质。在近现代国际体系中,由于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及其变种的存在,和平并不能够通过乞求和屈服换来,而必须靠战争求和平、以战争求团结、以战争求统一、以战争求自由、以战争求解放。此时战争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这种以战求和的和平主义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彰显,也赋予伟大抗战精神以新的面貌、格局和气度。

抗战精神衍生出了充满现代性的公平正义理念,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精神时代变迁和创造发展中的新声。与强权战胜公理的旧国际秩序规则不同,抗日战争的胜利保障了抗战精神中追求国际化的现代公平正义的价值秩序。中国人民与世界上爱好公平正义的力量一道,凝结成了捍卫国际正义和公理的阵线。

抗战精神衍生出了具有国际共通性的进步主义理念,启迪全世界爱好文明和进步的人们追求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文明意识和进步意识。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残忍暴行激起了全世界追求真理、文明和进步的人们的愤慨,而抗战精神中所渗透和体现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进步价值,则成为颇具现代性的中华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新标准。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和进步观被灌注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其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现代精神。

抗战精神中衍生出的上述具有现代性的精神特质,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注入了新的因子,奠定了新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根基。因此,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时到来,世界范围内爱好和平、追求民主和自由、向往光明和进步的力量成为历史前进的主潮。从价值体系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建构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不仅谱写了全新的人类共同价值,还谱写了弥足珍贵的民族民主、世界和平、人类繁荣发展、自由幸福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序曲,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的、精神的和价值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出场与历史更新积蓄了有生价值力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能忘却的中国记忆

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东方主战场上诞生的伟大抗战精神,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鲜明的特征。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发挥下,植根于中国人民之中的抗战爱国主义,是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国际主义紧密结合并且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因此,抗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是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而不是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

抗战精神中的团结统一,是把中华民族内部的团结统一与中华民族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统一融汇结合起来的团结统一,这一方面是中国国内不分地域、不分老幼的团结统一,另一方面也是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携手并进的团结统一。这种团结是世界人民的大团结,这种统一是世界进步力量的大统一。之所以如此,既与世界人民所拥有的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恶势力的共同心愿相一致,也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强大包容性、共生性的博大胸怀与独特优势分不开。

中国抗战精神是有韧性的精神,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停止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的内因。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抗战精神的鲜明特征,正是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鲜明体现和实践表达。这种精神特质已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打开了人民战争的广阔历史舞台之中,也凝结于抗日战争的思想路线、指导方针和具体政策策略中。

毋庸置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沉重的代价换来了最终的胜利和光明的前途,这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能忘却的中国记忆,也构成了伟大抗战精神得以产生的实践基石,不断传承的强劲动力源。(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双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看到民族精神的生长 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