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王艳华 严芳婷 冯袁玥
8月的湖北,热浪扑面。比天气更热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从光谷实验室的科研攻关,到中国车谷的产业升级;从花湖国际机场的航班起降,到孝感首衡城的汹涌人流;从云梦县博物馆的文物“开口说话”,到“武当一梦”赢得掌声如潮……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一路看、一路采,一路思考:湖北的蓬勃活力从何而来?
实力——
车谷智变+青创蝶变,科创高地马力全开
只要118秒,就有一辆搭载智驾的岚图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
去年,岚图交付新能源汽车85697辆,同比增长约70%;今年以来,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在中国汽车市场,一场“AI+智能驾驶”革命如火如荼。而岚图,正在这条赛道上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爆发的背后,技术是根本。以岚图数字工厂来说:这里有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5G+工业互联网全覆盖,具备年产15万辆新能源整车产能,并能同时实现不同车型、不同配置的汽车定制化生产。
岚图汽车工厂生产线。(资料图)
“小步快跑,不卷价格卷价值!”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蒋焘介绍,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硕博联合培养等形式,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部署研发团队,目前研发人员占总人数超40%;截至去年12月,岚图累计布局专利418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87.72%,专利增速位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第一。
岚图的技术优势,离不开中国车谷数十年的技术沉淀。而这种沉淀,又是湖北科教实力的直观体现。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介绍,湖北拥有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汇聚了82位院士、41.5万研发人员、1121万技能人才。
在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环岛生物享受到低至100元一个工位的众创空间和每平方米租金20元的孵化器空间,初期成本极大降低,短短3年便成长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黑马。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资料图)
“我们为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入孵、一站式服务、全过程赋能。”青创园总经理黄琳琳介绍,园区在孵企业及项目176个,累计孵化企业及项目215个,3年来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等83个,拥有各类知识产权1197项。
有种子,有土壤;有强干,也有新芽。营造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湖北的科技创新正如雨润花开,果实累累。
动力——
花湖机场速达+首衡城集散,九州通衢实现“货到湖北活”
从印度进口的青蟹通关需要多长时间、爬到市民餐桌又得多久?花湖国际机场的答案是:两小时、半天。
这里是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是湖北对外开放的“空中出海口”。开航3年,累计执行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4条,构建起一张“买全球、卖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凭什么?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资料图)
区位是先天优势——花湖机场周围环绕着7大深水港、4条快速路、2条高速路、6条高铁线;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中国90%的经济总量、80%人口和五大国家级城市群。
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是关键——出口“自动运抵”实现秒级放行,进口生鲜“极速通道”支持运输途中预清关,最快2小时就能出港;首创“空空中转”模式,国际转国际货物通转时间缩至5小时,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60%;与武汉天河机场“双枢纽联动”,光谷城市货站实现安检互认,地面驳运时间减少40%……
“货到花湖快”正在改写中国内陆的开放格局,而在140公里外,孝感首衡城,蔬菜、水果运输车来往穿梭,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在此聚集,发往全国各地。
孝感首衡城进口水果交易区。(资料图)
这里是湖北最大的“菜篮子”,吸引全国3000余家头部商户入驻,经营农产品品种超1000个,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战略合作,打通了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市场的各个环节。截至8月24日,该市场累计成交货量1105万吨、成交金额917.76亿元。
湖北联结东西、承接南北。近年来,我省积极打通基础设施连接的“硬联通”,推动在规则、标准和信息化上的“软联通”,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带动资金、技术、人才在湖北汇聚,实现“货到湖北活”。
潜力——
文物焕新+非遗出圈,文旅融合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走进云梦博物馆,一群孩子正围着一面AR魔镜,和两千年前的秦吏“喜”对话。
自2022年以来,这座县级博物馆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进行提档升级,引入AR魔墙、沉浸式展厅、秦简书写台等设施,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走进年轻人。
效果显著——今年前7个月,该馆接待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超400万元。文化消费正从“看展”延伸到“买走”,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四成。
观众正在云梦县博物馆内参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武当山下,非遗传承人闵秀华打造“秀华道源”品牌,建起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在全国有12家线下门店,线上4个平台销售,产品出口法国、美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1680万元。“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外界了解武当文化的纽带。”闵秀华介绍,她家的道服多采用棉麻本白、青灰、藏蓝等素净色调,在纹样上以太极图、云纹、山水为主,体现“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
一路调研,可以看到,各地市都在文旅融合上下大功夫,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孝感将4.5公里的澴河水道变成动态剧场,通过光影水幕、机械舞美和真人实景演绎,让游客身临其境、与董永和七仙女共情。自今年4月试运营以来,“槐荫船说”夜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
“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园区汇聚了2大核心剧秀、6大场外巡游演艺和3大数字科技体验馆,过去一年,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3亿元。
武当一梦园区《太极威灵》烟花秀+无人机表演。(资料图)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件件文物、一项项传统技艺,正借由文旅融合的创新供给,从历史的“展柜”走进商品的“橱窗”,焕发出引领消费新浪潮的强劲势能。历史与现代的深度交融,重塑了消费场景,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文化不再只是被观看的客体,而是可体验、可沉浸、可带走的现代生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