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海军)8月28日,在浠水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呈现着一幅生动的建设图景——多个重点项目工地的动态画面交替切换:挖掘机铁臂高举,运输车辆有序穿梭,工人们紧张忙碌……虽是远程监控,现场气息却扑面而来。
项目推进股工作人员邱翔未踏出办公室,但对城东融城二期项目现场进展了然于胸。他轻点鼠标,将一处基坑画面放大检视后说道:“比昨天又多开了一个作业面,进度已经跟上。”这一切,得益于该县七月正式投入使用的“重点项目云监控”系统。目前,全县38个重点项目已全面接入该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视频回传,真正实现了“零时差”监管。
该系统不仅具备“实时看”的能力,更拥有“智能判”的功能。若系统识别到某工地出现长时间停工、机械数量急剧减少等异常情况,将自动发出预警,促使管理人员迅速响应和处理。对比以往,邱翔感触深刻:“以前跑一个项目,路上加现场巡查,大半天就过去了。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几分钟就能完成现场进度核实,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今年以来,浠水县积极探索“数字智管”新模式,推动项目管理从“靠人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传统的“人工巡查+层层汇报”模式,现已升级为“实时可视、远程可管、动态可溯”的智慧管理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还采用了“动态迁移”机制,有效避免了设备资源浪费。一旦某项目进度超前或主体完工,监控设备便会“搬家”,转至新开工或进展滞后的项目“继续服役”。“一个摄像头一年可覆盖三个项目,硬件成本降低了40%,”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循环使用机制真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除了充当“千里眼”,云监控系统还默默发挥着“档案员”和“数据分析师”的作用。所有视频自动存储,为项目进度评估和要素保障协调提供了客观依据;借助历史数据回溯,系统能够总结施工规律、精准识别堵点,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支持,推动项目监管从“凭经验”向“凭数据”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把更多民生工程和产业项目纳入监管,构建‘线上发现、线下处置’的高效闭环。数字化赋能项目监管,最终是为了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效。‘云监控’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为项目建设装上‘智慧引擎’,为浠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浠水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周兴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