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3小时极速抢修!济州粮食产业园上演“设备救援”战

正午的烈日炙烤着浅圆仓的金属外壁,济州粮食产业园的作业区被热浪包裹,机器运转的声响里混着蝉鸣的聒噪。8月9日12时25分,一阵尖锐的金属摩擦声突然划破午后的沉闷——浅圆仓1号提升机猛地骤停,像被掐住的喉咙,让持续运转的粮食转运链条瞬间卡壳。

“糟了!提升机趴窝了!”正在巡检的班长范海涛刚拧开保温杯喝了半口凉茶,闻声一个激灵冲过去,操作台上跳动的故障代码在阳光下刺得他眯起眼。这台日均吞吐6000吨粮食的“大胃王”,每停机1小时就意味着近300吨原粮可能在输送环节滞留。他按住对讲机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嘶吼声里裹着灼人的热气:“1号提升机紧急停机!速来支援!”

12时40分,园区调度指挥中心的指令像投入热油的火星,瞬间点燃储检工区的行动力。负责机电维修组的崔师傅踩着发烫的地面飞奔而来,工作服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贴成深色的一片;技术员吴峰扛着检测仪穿过节次鳞比的库房,仪器显示屏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工区的其他小伙子们已推着转运车冲向料仓,用人力输送暂时架起“生命通道”。

“轴承卡涩抱死!电机出现了异常!”拆开防护罩的瞬间,一股焦糊味混着热浪扑面而来,崔师傅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轴承座里凝结的金属碎屑闪着刺眼的光,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汗珠砸在设备外壳上瞬间蒸发:“双线突击!一组拆旧机清灰,二组修复后调校参数,跟太阳较劲的时候到了!”

狭窄的设备夹层像个闷热的蒸笼,维修人员半跪着操作,安全帽下的脸颊晒得通红。拆卸锈死的螺栓时,扳手每拧动半圈都发出“咯吱”的声响,混着师傅们粗重的喘息;调试新电机参数的吴峰,手指在发烫的控制面板上翻飞,额前的汗珠子顺着下巴滴在操作屏上,他抬手抹了把脸,留下一道黑印。范海涛蹲在传送带旁,手里的水平仪紧贴着皮带侧面,眯眼观察着气泡的晃动,沙哑的嗓音反复叮嘱:“左侧再垫两毫米垫片,这半度偏差会磨坏滚筒!”

15时25分,当新电机发出沉稳的嗡鸣,崔师傅一拳砸在滚烫的钢铁外壳上,震得手心发麻也顾不上揉。半小时空载测试里,所有人都盯着监测屏上跳动的数据,直到第一股金黄的稻流顺着提升机奔涌而下,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满是油污的脸上绽开笑容。

“这3小时,把正午的太阳都熬斜了。”总经理梁磊望着重新运转的设备,眼角的笑纹里还沾着粉尘。这个刷新纪录的抢修速度背后,是100余种应急备件的“弹药库”严阵以待,是每月实战演练练出的肌肉记忆,更是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前捕捉的异常信号。

这场与烈日赛跑的抢修,不只是一次故障排除。当粮食安全的“输送动脉”遭遇梗阻,济州粮食产业园用专业与速度证明:守护“天下粮仓”的承诺,就藏在被汗水浸透的工装里,写在每一秒抢回的生产时间中。

(通讯员 单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3小时极速抢修!济州粮食产业园上演“设备救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