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农新瑜)笔墨为媒,以古鉴今。一幅幅古意盎然、雄浑质朴的书法作品,既饱蕴中华文化基因,也跃动着浓郁的当代气息。8月22日,“殷契流风——刘颜涛甲骨文书法展”巡展(武汉站)在湖北省国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刘颜涛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名誉主席。曾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展评委。
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承载着“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成长于安阳殷墟故里的刘颜涛,深研甲骨文书法数十载,他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旨归,将刀刻契文的金石气韵转化为笔墨的刚柔相济,既坚守文字学理的正脉,又赋予其当代艺术的审美表达,其作品和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今年5月,刘颜涛专著《甲骨文临摹与创作》出版后引起书法界热烈反响。
本次展览共展出68幅刘颜涛的代表作品,整个展览以甲骨文为纽带,串联殷墟甲骨的神秘、商周青铜的厚重、河图洛书的深邃。展出作品深得殷墟甲骨的天真烂漫,又融入金文的雄浑朴茂,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每幅作品的展签上,还附录了甲骨文释文、作者学书随感及名家精彩点评,便于观众仔细观摩品鉴。
展览开幕式上,相关领导嘉宾先后发言,对刘颜涛的甲骨文书法艺术成就予以高度肯定。大家认为,刘颜涛始终秉持“学术为基、艺文双修”的治艺理念,其甲骨文书法以严谨的文字考据为根基,融篆籀之苍劲、行草之灵动,形成了“古朴中见飞扬,厚重中含清雅”的独特风格。这种“学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探索之路,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为传统文化传承树立了“既见历史真章,又展当代气象”的典范。
“我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地与那些古老文字对话,它们以那沉郁苍秀的卓越风姿和浑朴天然的奕奕神采,从龟甲、兽骨、青铜、刻石上挣脱跳跃,穿越时空而来,拨动着我的心弦……”刘颜涛在致辞时表示,艺无止境,他将永葆学生本色,在漫漫而修远的书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