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白云 周光洁 实习生 郭芷岑 通讯员 杨志勇
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连片的南瓜田在烈日下生机勃勃,这片土地承载着村民的希望和汗水。“补种的菜苗活了,心里石头总算落了地。”四邑村村民周明煌感叹道,二十天前,一场“种子风波”导致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里200多户菜农损失惨重,在镇村综治中心的联动调解下,希望的绿色重新铺满田垄。
采访团在四邑村。周光洁 摄
8月1日,当“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走进四邑村时,蔬菜经纪人张志财正将一沓补偿款清单交到村民骆传生手中,两人在接受调解后的回访,骆传生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种子事件”发生在六月初,未经本地试种的“丰产王牌”南瓜种子发芽率不足三成,枯南瓜秧铺满农田,80万元的损失压垮了菜农的脊梁。
五十六岁的四邑村综治主任周元生得知此事后,立即赶到田地里了解情况,并将张志财带离农田现场,避免村民情绪失控后矛盾升级。
“勤走路、勤入户、多了解,只要有耐心、细心、恒信,‘死结’也能变活扣。”周元生回想起调解经过,他曾为了“种子事件”,一天上门拜访农户近二十次。
经过不懈努力,张志财所在的蔬菜种子公司同意赔付80万元补偿款,因工作疏忽导致村民损失,张志财个人承担20万元,补偿款在一周内逐步发放到位,菜农们重拾信心,积极补种,期待秋收的到来。
“元生说事室”内景。资料图片
“农村是熟人社会,重感情。有时一句暖心话、一个微笑,就能融化坚冰。”周元生道出调解心得。正是这份“耐心细心恒心”,让他创下矛盾纠纷化解率98.7%、信访量骤降65%的纪录。
“一杯热茶暖心接待,主动上门寻解纷争,组建‘月光调解队’夜间调处,编顺口溜普法入心,以情为桥打破对立。”他总结的“五大法宝”已凝练为“元生说事室”工作法,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元生说事室”内景。资料图片
四邑村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背后是潘家湾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这里产业蓬勃,也面临土地流转、农资纠纷、交通事故等复杂矛盾。全镇构建起“镇党委-村党组织(村委会)-湾组党支部(湾组理事会)-中心户长”四级治理链,将解纷触角扎进每个角落。
在四邑村,98个湾组党支部与111个村湾理事会形成骨架,630名由村民推选的中心户长成为“神经末梢”。他们每日走家串户,既是政策宣传员、安全防护员,更是邻里“和事佬”。
镇村干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推行“三在三到”——岗在湾组、责在连心、重在服务,干部到组、工作到户、服务到田间地头,足迹遍布镇域边边角角。
当调解的暖意穿透门墙,“矛盾不出村”便从愿景走向现实。潘家湾镇用四级治理织就的有温度的安全网,不仅兜住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托举了乡村的和谐安稳,更在广袤的田野间,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