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李泽湘)25岁张先生与朋友聚餐时享用了麻辣小龙虾,约10分钟后,他突然感觉嘴唇发麻肿胀,紧接着喉咙发紧、呼吸费力,颈部出现大片红色风团。朋友发现他面色涨红、不断抓挠喉咙,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抵达时,张先生已出现喉鸣音(吸气时尖锐哨音),血氧饱和度降至 89%。急救医生立即为他注射肾上腺素并吸氧,并紧急送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救治。今日,该院120急救中心主任李雄辉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典型的Ⅰ型食物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再晚一步可能致命。
免疫系统“过度防卫”,导致过敏性休克
李雄辉解释,小龙虾等甲壳类水产品含特定致敏蛋白(如原肌球蛋白)。过敏体质者首次接触时,免疫系统会错误标记这些蛋白为 “敌人”,并产生IgE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当再次食用时:抗体激活,过敏原与IgE结合,刺激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细胞瞬间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产生炎性风暴;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这个过程可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发生,进展极快,医学称为过敏性休克。
食用小龙虾后,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呼吸道危象:喉咙堵塞感或窒息感、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尤其吸气困难)、口唇或舌体肿胀。
循环系统崩溃:头晕、意识模糊、脉搏细弱、血压骤降,皮肤湿冷、苍白。
皮肤黏膜警报:全身荨麻疹(风团红斑)、眼睑或面部水肿、皮肤瘙痒潮红。
掌握“急救黄金三步”,对过敏食物保持警惕
李雄辉表示,食用小龙虾后,若出现过敏性休克,要记住“急救黄金三步”:
第一分钟:立即停食,吐出残留食物,清水漱口(若清醒)。
呼叫救援: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疑似食物过敏休克,有呼吸困难”。
注射肾上腺素:这是抢救首选药物。
“等待救护车时,患者也要注意体位管理。”李雄辉表示,清醒者采取端坐位,以便减轻喉咙水肿;昏迷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窒息;绝对禁止平躺,会加重呼吸困难。在药物辅助方面,可以快速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喘息者可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不能替代肾上腺素!);同时,要解开衣领腰带,清理口鼻分泌物。
此外,要警惕 “双相反应”,约20%患者症状缓解后1至72小时内再度发作,必须送医观察。
特别提醒的是,酒精会加速过敏原吸收,吃小龙虾时饮酒风险倍增;烹饪无法完全破坏甲壳类过敏原;贝类(虾、蟹、牡蛎)存在交叉过敏。
李雄辉提醒:小龙虾过敏是急诊室的高危杀手之一,喉头水肿可在10分钟内完全堵塞气道,肾上腺素是唯一能逆转休克的药物。民众需牢记:
呼吸困难+皮肤肿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自驾就医。
既往过敏者必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教会亲友使用;
抗组胺药和激素只能辅助治疗,不能替代肾上腺素;
过敏原检测阳性者,终身禁食小龙虾及相关制品;
警惕特殊时期突发过敏,即使既往食用安全,在免疫状态波动期(如重感冒后、妊娠期、高强度工作疲劳期),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时,也可能首次诱发过敏反应。
既往安全≠终生免疫,当身体处于特殊状态时,请对过敏食物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