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展示,如需观看全集系列,请打开湖北日报客户端搜索暑运24小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张灿 刘柳 通讯员 马天佑
轨道上的湖北,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触及省内17个市州,通达全国200多座城市,托举火热的暑运。
眼下正值暑运,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正以日均发送63万人次的强度持续运转。这背后,是数万名铁路职工在接力。7月下旬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和武铁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深入暑运一线沉浸式体验,为您揭晓看不见的幕后。
宁华在检查武昌火车站空调设备运行。通讯员 张周艳 摄
钻进万吨冷气“心脏”:寻觅38℃烈日下武昌站26℃恒温的秘密
38℃烈日炙烤下,数万平方米的武昌火车站何以保持26℃的恒温?
7月25日下午,在武昌火车站的制冷中枢,记者与武铁楚科信息公司空调专职宁华一起巡检,主机房轰鸣的声浪震得耳膜生疼。
原来,在火车站钢筋铁骨之下,隐藏着超级制冷系统——日均送冷量超过1万吨,相当于同时运转1071台1匹家用空调。
“清凉”在车站,更在车上。7月24日,记者与武汉动车段随车机械师程双强一起,体验检查动车空调、供电等系统。“一旦空调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旅客乘车体验。”程双强说,每隔2小时巡视一次,温度如果不合适,就是由他来调整。
车上喝的水、用的水是哪来的?其实是来自火车站。行车间隙,武昌火车站上水工安嘉俞拖着注水管奔跑,5分钟的停靠时间里,他和记者共同将汩汩清水送上车。
跟着水洗组长比赛洗床单:体验日均12万件卧具清洁出炉
火车上的床单怎么清洗、多久更换一次?7月22日早上6点,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铁洗涤中心,与水洗组组长汪伟比赛洗床单。
“完成一次任务,回来了,我们就会对火车上的卧具进行一次更换。”汪伟说。
走进车间,40台超大功率的滚筒式洗衣机同时运转,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分解、整理、打包等各类作业。暑运以来这里每天洗涤12万件次。
每天早上6点左右,从列车上卸下来的洗涤布品就会集中送到这里,随后工作人员会按照床单、被套、枕套、座椅套、头枕片等不同类别,分类洗涤。
“汪组长,各种各样的油渍怎么办?”面对记者的好奇,汪伟解释,这里洗涤都是用热水,且有洗衣液、洗衣粉、彩漂液等6种不同的洗涤溶剂,在使用的时候会依据物品的污渍程度进行不同的配比,油渍等可以轻松洗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林晶(左)和席珊珊一起找水杯。实习生 于若轩 摄
值守遗失物仓库:“我替旅客找水杯”
暑运客流高峰,遗失物品也大幅增加。在汉口站心连心服务台值班站长席珊珊的台账里,每天都有几十人从汉口站领回了遗失物品。
7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汉口火车站2楼的遗失物品仓库,与席珊珊一起值班,帮旅客找水杯。
50多平方米的库房内,摆放着水杯、挎包、双肩包、衣服、雨伞及身份证、学生证、社保卡等遗失物品。
席珊珊说,每样物品进入仓库后,都被工作人员逐一贴上独有的“身份证明”。上面详细记录着物品名称、特点、捡拾时所在的车次和车厢号、捡拾时间等信息。
“旅客丢了东西,怎么能快速找回?”记者问。
“可以在12306APP温馨服务一栏中,登记遗失物品信息,这种方式最快。”席珊珊说,如果是在汉口站或者始发终到汉口站列车上丢失的物品,旅客可以根据丢失的日期、车次、物品外观、包里的内容等,到汉口站失物招领处领取。
凌晨35℃热浪里:与探伤工并肩徒步8公里“听诊”钢轨
暑运,亲子流、旅游流、探亲流叠加,北上广深等热门方向出行紧俏。客流这么大,怎么保障运力供给,怎样保障安全?
8月5日零点左右,在记者见证下,高铁司机井立斌吹完酒精测试后,准时到达站台,操作驾驶杆,迎着夜色驾驶复兴号朝着广州方向驶去。
“平常没有夜行高铁,为什么暑假要开?”记者发出疑问。
“假期人多,夜行高铁可以缓解白天运输压力。”井立斌说。
凌晨两点,武汉高铁工务段探伤工检查京广高铁线。通讯员 马天佑 摄
暑运行车密集,运输安全如何加码?
8月6日凌晨2点,记者与武汉高铁工务段探伤工班班长罗朋等一起穿着橘黄色反光背心,进入京广高铁线,迎着午夜35℃的热浪,步行七八公里。只见,罗朋拿着仪器,贴着钢轨,仪表上显示出曲线波动图。
“这是在测什么?”记者问。“这是我们在找钢轨的裂缝、病害等。”罗朋说,哪怕只有1毫米的裂纹,也要找到,及时移交检修,这样才能确保钢轨绝对安全。
武汉动车段随车机械师周睿豪钻入车底检查。通讯员 魏铁兵 摄
白天狂奔350km/h的“钢铁飞龙”,深夜也得做保养。
8月7日凌晨3点,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严西湖畔,一列列钢铁飞龙整齐排列。记者与武汉动车段机械师周睿豪钻入车底,在标记点上标注着重点检修部位,为列车“把脉”检修,为的就是确保列车第二天运转“不掉链子”。同时,铁路部门还在武汉、汉口、襄阳东等大站准备了热备车,一旦有车出现故障,立刻补位。
此外,调度员、信号工、巡山工、接触网工、高铁外卖员、保洁员等,也都坚守在暑运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万里铁道平安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