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华砺智行董事长邱志军:武汉为何能率先驶入“智能驾驶快车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涂家骏 通讯员 段兰英

8月18日下午,在武汉市经开区中国车谷展示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正在进行。

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讲师团、市委讲师团、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光明论”武汉经开区专场活动,5名宣讲嘉宾以一段段生动的研发故事、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展示了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澎湃力量。

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志军,用一辆无人车的故事,带大家思考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的现在和未来。

“在武汉,‘萝卜快跑’一天能接上万单,但乘客常常会问:方向盘后没人,真的安全吗?”邱志军没有回避现实,而是抛出了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技术如何从“辅助”走向“替代”,法规如何从“限制”转向“赋能”,产业如何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协同”?

邱志军认为,如今汽车产业正沿着三大趋势加速演进: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灵魂,数字运营化则是最终结果。“当算力成为新的马力,汽车就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能独立上岗的司机。”他说。

在技术演进上,L2—L3级是“帮你开”,而L4—L5级才是“替你开”。根据测试数据,L4级无人车平均1.8万公里才需要人类接管一次,相当于从北京一路开到巴黎。但人工智能不仅要会开车,还要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开”。这是未来必须解决的伦理与安全难题。

技术之外,法规的进步同样关键。邱志军提到,19世纪英国的《红旗法案》曾让汽车工业落后了几十年,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在新的“红旗”和“绿灯”之间徘徊?武汉经开区率先开放全域测试,正是在为“中国方案”亮绿灯。

当规则逐步完善,产业必然迎来临界点——“混行还是独行”。研究显示,当自动驾驶车辆在交通中的渗透率超过三成,整体安全水平会显著提升。“就像高铁需要独立轨道,智能汽车同样需要‘干净的道路’。”邱志军说。

要跨越这个门槛,还需要模型、数据、算力和场景这“四颗齿轮”咬合在一起。他举例,武汉已经开放超过3300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军山新城实现了无人巴士常态化运营,而芯片算力和算法的进步,也在为无人驾驶加速赋能。“只要企业敢干,车谷就敢帮!”他笑着引用经开区的政策,赢得现场掌声。

最后,邱志军把大家的目光带到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智慧伙伴”,虚拟机器人走进座舱,车路协同融入城市。

“红绿灯会主动优化通行效率,弯道会提前发来安全提醒,停车场也能无感预约。”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华砺智行董事长邱志军:武汉为何能率先驶入“智能驾驶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