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免费”作诱饵、“低价”成噱头、“精修”来勒索……在旅途中,想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却不断遭遇套路。近年来,旅拍行业的快速扩张,催生出诸多乱象,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好心情常常变成了一肚子气。
不少旅拍商家打出免费、赠送的宣传语,后续却又设下重重收费门槛。例如,张女士被“赠送3张原片”吸引,参与拍摄后,却被要求支付高达4980元的精修费用。
与高收费并存的,是另一极端的超低价套餐。黄女士仅花199元便参与旅拍,结果拍摄过程如同流水线作业。机械摆拍,构图单一,修图也明显用软件一键处理,毫无美感。
数据显示,我国旅拍相关企业中,超过7成企业成立不足3年。大量新玩家涌入,许多个体摄影师无资质即可从业,服务标准不一,合同履约随意,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乱象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商家通过虚假优惠、压缩成本行为,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虽然短期内可能吸引客流,但从长远看,消费者一旦感觉被套路或浪费时间,便会失去对旅拍的信任。
乱象已影响公共秩序,为此,故宫等景区不得不出台“禁止商业拍摄”的规定。管控是无奈之举,然而,“一刀切”式的禁令,既可能误伤合规的从业者,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一步明晰规则、加强监管,才能保证旅拍不扫兴,商拍不越界。哪些区域可商拍?哪些需备案预约?哪些设备需限制?需要有更精细的分区管理。同时,游客也不妨减少执着于网红拍照地的“打卡式旅游”,避免沉迷于网红机位、流量照片,让旅行回归感受风景,体验文化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