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年年面朝湖北祭拜,台湾三兄弟代父归乡,以后子子孙孙都回来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张乐昕郭林荧

8月18日下午,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迎来四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宝岛台湾,此行跨越1500多公里,只为圆满一场时隔77年的等待。他们就是替父寻找大陆血脉的台湾老兵赵明崑的三个儿子和幺孙。

“这次能够寻亲成功,真的多亏了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感谢你们。”老兵赵明崑的儿子赵万春激动地说道,随后将感谢锦旗郑重地交到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手中。

老兵赵明崑的亲属们为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送上感谢锦旗

“父亲很早来到台湾,在他的教导下,逢年过节我们都会朝着家乡的方向祭拜。”赵明崑的儿子赵万春回忆道。1948年,18岁的赵明崑离开在樊北七里桥赵家台竹铺东街的家,前往武汉就读湖北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后辗转至台湾,与远在大陆的家乡亲人们彻底失去联系。

赵万春13岁那年,赵明崑因病逝世,归乡的愿望成了他未竟的遗憾。“我们心里面始终有个想法,我们的根在湖北。三兄弟成年后,就约定要帮父亲找到大陆的亲人。”赵万春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25年,他们根据赵明崑留下的,当年赴台前夕与襄阳亲人往来书信上的住址,成功将寻亲信息传递至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然而,70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信封上的赵家台早已不存在。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只能把信息转至可能与原址相关的七里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我们先找到社区年纪大的老人核实,听他们说很多年前这里确实叫赵家台。”七里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刘莉说道。抱着这一线希望,他们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走访。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老兵赵明崑的家人真的就在七里桥社区的几十户赵姓人家中。“他们一问,我就想起很早以前听我母亲讲过,家里有一位叔叔到台湾去了,后来就断了联系。”这位名叫赵春根的居民,正是赵明崑的堂侄。

老兵赵明崑的墓碑上写着家乡地名

隔着千山万水,赵春根和堂叔的三位儿子只能通过手机联系,但彼此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丝毫不受距离的影响。“他们隔两天就要打来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一起聊聊天。我也会在视频里给他们看看现在家里面长什么样,我们兄妹六个又多了几位家人,都很高兴。”赵春根笑着说。

如今,这份情感就像当年赵明崑与堂兄赵明伦的延续。这对自小在一起玩耍的堂兄弟感情深厚。赵明崑去往台湾前,还曾给堂兄赵明伦寄来一封书信。赵明伦则挂念堂弟身体不好,在回信中特意附上两元钱。却没想到,这竟成了兄弟二人此生最后的联系。

好在,赵明崑的妻子和孩子们始终没有放弃帮他寻亲的念头。8月17日,在襄阳市高铁站出站口,这场历时77年的等待终于在两代人的努力下迎来圆满。

“第一眼见到他们,我就觉得特别亲切。”赵春根说,随后他带着台湾的亲人们来到祖坟祭扫,漫步襄阳古城墙,了解家乡襄阳的风貌。

“这么多年,我们都很关注襄阳,但亲自踏上这片土地,见到家乡如此繁华,内心非常感动。”赵万春表示,“未来,我甚至要带我的儿子、孙子都回来。”

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屈江鹏表示,这次寻亲是一次跨越海峡两岸的亲情接力,也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用心用情服务退役老兵、促进两岸交流发展的工作缩影。襄阳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诚挚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回到故乡探亲访友、投资兴业,共同传承家国情怀,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通讯员供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年年面朝湖北祭拜,台湾三兄弟代父归乡,以后子子孙孙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