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8月11日开启的2025年荆楚新教师岗前培训,不仅为1890名乡村新教师和150名辅导员带来“精准赋能”,更彰显了湖北对教育根基工程的长远布局。这场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导、湖北经济学院连续19年接力承办的培训,凭借系统化设计与专业化支撑,为教育新人铺设了从“职场新手”到“合格园丁”的成长快车道。
培训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经验壁垒”,让新教师少走弯路。初涉教坛者往往面临双重困境,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满腹学识不知如何转化为课堂实效;二是职业认知模糊,对师德规范、班级管理等“隐性要求”缺乏把握。此次培训的四大核心模块直指痛点,政治素养模块筑牢“为谁培养人”的思想根基,师德践行模块明确“如何以身作则”的行为准则,教学技能模块传授“怎样教好课”的实用方法,职业规划模块勾勒“未来如何成长”的发展路径。这种“按需供给”的课程设计,如同为幼苗精准施肥,让成长更具方向性。
优质师资的加持,让培训跳出“纸上谈兵”的窠臼。院士的学术视野、教育专家的一线经验、奥运冠军的精神传承、师德楷模的亲身示范……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起立体的学习场景。当专家拆解“低成本教育创新”的实操案例,乡村新教师便知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化教学;当师德楷模讲述扎根讲台的坚守故事,年轻教师便能触摸到教育事业的精神内核。这种“理论+实践+精神”的三维输入,远非书本知识所能替代,让培训成为一场“沉浸式成长”。
连续19年的坚持,更凸显了培训的长效价值。累计培训超6万名教师的背后,是湖北教育生态的持续优化。乡村教育是教育公平的短板,乡村新教师则是补上短板的关键力量。通过岗前培训为乡村教师“赋能”,不仅能提升当下的教学质量,更能通过增强职业认同感减少人才流失,形成“培养—留任—成长”的良性循环。这种着眼长远的投入,比单纯的硬件建设更能激活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
教育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无数教育者接力前行的结果。荆楚新教师岗前培训的意义,正在于为这场接力赛输送“装备精良”的选手。当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新教师走向讲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更新的教学方法、更优的管理理念,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与热爱。从这个角度看,岗前培训不仅是对教师个体的培养,更是对教育未来的投资。每一位合格教师的成长,都在为千万学生的未来积蓄力量,为荆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这场为期15天的培训或许短暂,但它播下的种子必将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期待这些教育新人带着培训的收获,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让每一份投入都转化为点亮学生未来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岳川(孝感市应城市)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