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在风浪中锚定中国经济“确定性航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把舵定向,以“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四根战略锚链,锁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面对“十四五收官”的战鼓,在此节点的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尤为重要,其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术指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指路明灯。

正如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商品消费增长乏力,服务消费新动能尚未完全接续;欧美市场订单缩水,企业库存强压力尚未有效缓解;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民间投资旧观念尚未产生质变。面对“内需引擎待燃”、“外贸寒流突袭”、“预期迷雾笼罩”对经济发展所构成的三重压力,如何突围,如何有效突围,是中国经济巨轮亟需寻找的新航标。

政策护航,破除障碍,普惠共赢。要准确把握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的宏观政策,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消费上挖掘潜力,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至服务消费,提振消费,有效释放内需潜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充分发挥“两重”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支撑作用。同时,加快推出“软建设”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投资上提升效能,激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重点把握科技、消费、小微企业等;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专项债,动态调整预算,扩大财政支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外贸上突破围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效配置,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通过国内金融政策支持和优化出口退税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创造优质营商环境。

改革破壁,锻造内核,提质增效。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前沿技术趋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应用迭代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纠治与低价无序竞争相关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头部企业带头遵守竞争规范,规范市场行为;推进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能治理,加强产能监管,限制盲目扩产,确保产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提升技术标准,倒逼产业升级,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与生态协同发展。打赢市场统一战。纵深推进、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深度和广度、实度和效度上协同发力,以产生更加深远、更为持久的制度建设效果。

民生筑基,铸就强盾,固本兴邦。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吹响就业优先哨。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各地解决根本性问题能力,多措并举稳就业,切实解决就业问题。施好城市更新策。落实好惠民政策,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将发展实效转化为民生获得感;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微改造和新业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同时有机结合存量更新与城市功能修补和活力培育方面,激活多元市场需求。炼实资本定心丸。通过优化交易机制、引入中长期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完善多层次市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韧性,强化监管机制,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资产全球影响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四稳”绝非保守防御,而是为“新质生产力”冲锋蓄力的深蹲。在“十四五”收官倒计时中,湖北以“政策执行力+改革突破力+民生凝聚力”的三元方程,求解发展质量的时代考题。中国经济也必将在持续发力与适时加力的辩证航道上,驶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蓝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管益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在风浪中锚定中国经济“确定性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