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站地铁枢纽的潮汐客流中,“85”后值班站长金晨的身影已定格10年。在这个节假日期间单日进出站量最高可达26万余人次的“站中站”,金晨就像一张“活地图”,车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设施都刻进了她的脑海。同时,她待乘客就像朋友,也成了很多乘客的“熟人”。
2021年初夏的午后,西厅进站口的呼救声刺破喧嚣,“班长,快来西厅进站位置,这里有个乘客晕倒了!”随即,金晨攥着AED设备冲过人群,60秒内完成现场疏散、紧急呼救与设备调试,按压、除颤、人工呼吸……当乘客胸廓微微起伏时,她才发现自己的手臂抖得握不住手台。这是北京地铁首例AED成功救人案例,金晨将操作流程拍成教学视频,带领班组熟练完成步骤。
两年后的寒冬,又一名心梗乘客倒在站台。这一次,金晨团队用时不到5分钟完成全套急救,创造了地铁“双救”案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班组的“最美救护员”奖牌摆在值班室,但她更珍视的是:“这两次经历让我明白,专业和果断能创造生命奇迹。”
“服务是堪比好友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更是将心比心的温度。”这是金晨的服务理念。她曾带领职工反复试验轮椅渡板使用方法,最终找到让轮椅“如履平地”的铺设法;她通过爱心预约小程序与盲人乘客建立联系,熟悉对方习惯,提供“无需说明”的贴心服务;节假日期间,她总会备好胶带、绳子,帮助行李破损的乘客重新打包。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暖心服务,让金晨成为了乘客心中的“熟人”,许多特殊乘客都与她成了“老朋友”。“他们的满意,往往就藏在我们不经意的某个动作里。”金晨常常跟班组人员强调。
从“最美救护员”到地铁乘客的“熟人”,从业务精湛的“小教员”到班组建设的“领头羊”,金晨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地铁职工的责任与担当。“服务永远在路上!”这是金晨常说的话,也是她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劳动午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付雅)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