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从“水上漂”到“守井人” 每一滴“南水”的背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宽宏 通讯员 周鹏 刘卉卉 张袁龙

一滴水,能产生怎样的故事?

华北人说,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干涸的大地;丹江口人则说,能汇聚起10余万人共赴“志愿星河”,凝聚保水护水的磅礴之力。

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是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700亿立方米。

每一滴“南水”的背后,都有当地环保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和坚守。截至目前,该市先后成立了361个志愿服务组织,建成全域志愿服务网。

“捕鱼人”变身护水先锋

7月19日清晨6点半,丹江口市黄家港水文码头晨光熹微。

“大家站好了,我要开船了!”随着蒋德新一声招呼,小船缓缓驶离码头。船上,2名志愿者手拿捞网、长嘴铁夹等工具,一行3人开启了一天的江面清漂工作。

今年64岁的蒋德新是丹江口市新港社区居民,这是他参加义务清漂工作的第5年。

“这段时间气温高,再加上水位低、水流慢,所以水草一直都在疯长。”蒋德新说,他们加大清漂力度,每天打捞一次水草。然而,由于持续高温,他们只能趁早上天气凉快的时候出船,否则等到了中午,甲板晒得滚烫,上面完全没办法站人。

蒋德新从小在汉江边长大,祖辈四代以船为家,靠捕鱼为生。丹江口库区实施禁渔禁捕政策后,他上交了9艘渔船,“改行”成为一名“守井卫士”。

从此,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汉江上巡查,并沿着坝下近2公里长的河岸线巡查4次以上,检查河道环境卫生状况,清理沿岸垃圾,向江边的游客、居民发放环境保护、禁渔禁捕、节水护水等宣传资料。蒋德新的行动传开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陆续自愿加入进来,自发成立了“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目前,服务队成员已发展到1000多人。

“总书记对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让我们备受鼓舞。”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蒋德新仍难掩激动。

蒋德新说,大家干劲更足了,加入保水护水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丹江口市坚持开门教育,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广泛征集环保志愿者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选中了“德新”护水等志愿服务队,作为重点培育的17个志愿服务项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从“水上漂”到“守井人” 每一滴“南水”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