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武汉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武汉调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企协同,全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对外开放新局面,为我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路径。武汉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有条件也有责任承担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任,这也是武汉实现产业升级和能级跃升的必由之路。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武汉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纵观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都在对外开放上不遗余力,武汉作为中部城市,要打破所谓“内陆腹地”的空间约束,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破题之道,通过引入全球高端要素,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这是推动“三个优势转化”的必然要求,武汉拥有科教人才、交通区位、生态资源三大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能,需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人才走出去和引进来,让武汉成为连接内陆地区和国际市场的枢纽,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绿色低碳的发展优势。这是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汉现有的重点产业,无论是“光芯屏端网”“车路云一体化”等优势产业,还是生物医药、具身智能、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都需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吸引跨国资本、高端人才,为本地产业升级注入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大规模的“出海”,避免内卷式的恶性竞争,真正推动这些产业持续扩大规模,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因此,对外开放不是“选择题”,而是武汉实现能级跃升的“必答题”。

武汉具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条件。武汉的优势条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超大的城市规模,武汉常住人口接近1400万,居中部城市首位,是国务院认定的超大城市,GDP在2023年已跨越2万亿台阶,这样的人口体量和经济规模,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在对外开放上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二是强大的交通区位优势,武汉位于中国之中,素有九省通衢美名,长江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天河机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稳居全国前列,“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三是雄厚的产业基础,武汉拥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比重超50%,汽车产业年产值超3000亿元,既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又能有力承接各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成为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武汉既有开放的“硬实力”,也有吸引全球资源的“软实力”。

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武汉需要做好几件事。一是不断修炼产业“内功”,强大的产业实力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武汉要按照既定的产业规划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巩固优势产业地位,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更多的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对外开放中更有底气、更加主动。二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依托已有的湖北自贸试验区试点,探索推广RCEP、CPTPP等国际规则试点,建设国际离岸创新中心,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动本地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中心,实现经贸、人才、产业的深度开放。三是保持开放包容心态,要想做到高水平的开放,心态至关重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既是武汉的城市精神,也应该是武汉在对外开放中秉持的理念,允许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和成长,鼓励挑战,宽容失败,绝不固步自封,唯有如此,武汉才能真正成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开放之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金冀亮(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武汉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