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净增增幅13%,武汉民营企业增速何以如此之快?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民营企业新增18.2万家,新增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净增增幅13%,排名副省级城市第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这个亮眼的数据反映武汉民营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为何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在于武汉这座城市深刻理解了人才、创新与科技相互融合的重要作用,使得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运用,创造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武汉市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城市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施“七万工程”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力推“耐心资本”落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启动全国首个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赋能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武汉今年首次提出“根企业”理念,逐步提高全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并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担纲创新,逐年提升科技研发、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比例,逐步达到70%。这一系列“暖心”举措不仅给了创业者“试错”的勇气,也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人才是推动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武汉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必由之路。只要扎下根,就能向上无限生长。武汉实施"武汉英才计划",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建设人才公寓3.2万套,集聚创业团队超1.7万家,其中80%为民企创始团队,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累计引进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超1200名,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近年来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上升。不仅要将人才引进来,还要使人才留得住。武汉在去年挂牌成立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在全市范围内设立超600个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近2500名服务专员都是中小企业的“娘家人”,企业无论在哪个街道、哪个园区,企业都能就近获得精准服务,政府通过“一企一策”“无事不扰”让企业轻装上阵,形成“培育—成长—反哺”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纳税占全市46.54%,吸纳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数占全市新增就业80%以上。

民营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阵地”。我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极目智能自研L2至L4级智能驾驶技术,向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出口,让武汉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形成独特竞争力。完善产业链能够实现资源在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亿咖通、鼎龙等民企牵头建设的产业创新实验室,已吸引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产值增速、新进规企业工业产值增速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武汉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武汉这座城市每一次的发展跃迁、转型升级,以及承担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必须重视创新、人才和科技的有机融合,使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由物理聚合向化学反应的飞跃,促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锦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区委组织部)

责编:丁楚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净增增幅13%,武汉民营企业增速何以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