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大儿子牺牲后,应城拥军奶奶又送了三个子女去部队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董晓芳 李梦婷

大儿子在前线牺牲后,她又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送到部队。在湖北应城,有一位“拥军奶奶”唐贤美,她的5个子女中,有4人参军。“国家需要你们,勇敢地去保卫我们的祖国。”一句质朴的话,让人肃然起敬。

大儿子牺牲在边境前线

7月29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应城市城中街道汪家台社区,见到了这位81岁的老奶奶。她正和街坊邻居们坐在门口纳凉,唐奶奶待人热情,社区里的老人都喜欢到她家来坐。

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说起大儿子陈新华的从军经历,唐奶奶眼角仍有泪花。

1980年,唐贤美和丈夫陈望德响应国家号召,鼓励16岁的陈新华报名参军。少年陈新华坐上南下的火车,奔赴云南边境。他先被分配到新兵连,后到侦察连做通信工作。

云南边境一带地形复杂,侦察敌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陈新华训练刻苦、成绩优秀,在队列、军纪等共同训练科目及运动射击、夜间射击等专业科目上成绩名列前茅,受连队嘉奖七次。

1984年7月,他赴昆明军区某侦察大队一连参加“两山”作战,任副班长,9月火线入党。

唐贤美和子女、孙子在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4年在边境战争中,陈新华四次参加战斗,英勇顽强,出色完成任务。

同年12月4日,陈新华主动报名去云南省麻栗坡县普弄边境执行潜伏侦察任务,当晚山林间寒气弥漫,寒风从领口、裤脚直往身上窜。

晚上7点,一阵急骤的枪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侦察分队与敌军遭遇,陈新华不幸中弹。

“副班长负伤了。”一起入伍的同乡战友肖飞发现陈新华倒在地上,右小腿中弹,鲜血浸透了两层裤腿,却继续举枪还击,掩护战友撤退。

“连长,我不能连累你们,你开枪把我打死算了,你们快走吧。”被强行抱到肖飞背上的陈新华挣扎着,向连长陈顺国喊道:“快放下我,快放下我。”

肖飞回忆说,那晚他背着陈新华,沿着陡峭山坡,在荆棘、茅草中踏开一条“路”,一路狂奔近4个小时,从11号界碑附近回到祖国。

接应组、军医都到了,此时陈新华的脸一点血色都没有。因失血过多,这颗年仅20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陈新华(前排中间)和战友合影

再送三位子女去参军

1985年的新年刚过,唐贤美和老伴陈望德收到了令人心碎的消息。陈新华所在连队将其骨灰送到了应城,为其举办了追悼会并慰问唐贤美和陈望德。

“那段时间,我经常以泪洗面,无法接受我永远失去了儿子,但孩子是为国牺牲的,牺牲得光荣!”唐贤美眼中再次泛出泪花,双手不停地擦拭着,尝试深呼吸来让自己恢复平静。

1985年,陈新华因作战英勇被昆明军区追记一等功。同年,被评定为烈士。

陈新华的追悼会结束后,地方政府和部队人员问唐贤美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和老伴商量后,她坚定地说:“我的儿子已经牺牲了,我没什么别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将我的女儿也送到部队去,完成他哥哥的遗志,为保卫祖国尽一份力。”

在大儿子牺牲一个月后,女儿陈琼华也准备跟随连队返回云南,继续保家卫国。

陈琼华离家前,唐贤美非常不舍。她忍住泪水,颤抖着手为孩子整理军装,抚平每一个褶皱。

她说:“你哥哥是英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国家需要你们,要以他为榜样,勇敢地去保卫我们的祖国。”

1985年6月,陈琼华同样坐上南下的列车,来到陈新华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通信兵。部队为她举办了授枪仪式,将陈新华的枪械交到她手里。

陈琼华每两个月就会给家里写一封信,询问父母身体情况,关心弟弟、妹妹成长,讲述在部队的生活。她在信里常提到“我在部队很好”“哥哥的战友们很关心照顾我”。

唐贤美和陈望德也常给女儿写信,关心女儿生活工作,并鼓励其他战士积极战斗、保家卫国。回信内容登上了昆明军区某侦察大队战地报纸。

日常生活中,唐贤美经常讲述陈新华的英勇事迹,教育孩子们要拥军爱国。在她的教育影响下,1991年和1993年,陈碧华与陈秀华分别入伍,到河南、云南服役。

陈新华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在家族成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陈琼华在部队立过三等功。退役后,她和弟弟妹妹们分别在国企和民政部门一线工作过。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新华的事迹

儿子的战友看望了她40年

进入应城汤池温泉景区,有几幢被绿树环绕的红瓦平房,这里是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里,陈新华烈士的英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

纪念馆在汤池训练班旧址建成,抗日烽火中,这里被誉为湖北“小延安”。从小听着母亲讲述红色故事长大的陈新华,追寻着先烈足迹,自己也成了他人追寻的英雄。

儿子陈新华虽然牺牲了,但是人们没有忘了英雄的母亲唐贤美。2014年唐贤美的老伴去世后,她搬到了汪家台社区。社区书记郭桂萍说,社区专门安排了两名网格员,每天上门探望,看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他的战友肖飞,更是每年都要来看她几次,送吃的送喝的,从未间断。

1962年2月出生的肖飞,于1980年11月听从祖国的召唤,光荣成为一名侦察兵。陈新华是和肖飞一起入伍的同乡战友,在陈新华中弹后,就是肖飞背着他回到国境内。

陈新华牺牲后,肖飞始终不忘战友深情,每次回家探亲,肖飞首先去看望烈士的母亲,帮忙料理大事小情,陪老人叙家长里短。转业回乡后,肖飞彻底融入到了烈士的家庭,履行儿子的角色。

“肖飞年年来给我拜年,买水果我吃,总是照顾我,总是把我放在心里,把我带到汉口去(玩),真是个好伢,好儿子。”唐贤美说。

1997年9月,肖飞从部队转业到应城市公安局,他主动请求到110警队工作。“是战友的牺牲精神感召了我。”肖飞说,战友20岁就将生命留在了战场,自己还能为党工作,已经非常幸运了。

退休后,肖飞和唐贤美一家走得更近了。“家里吃的萝卜、端午节的粽子,都是肖飞送来的。”说起肖飞,唐贤美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灿烂的笑容,“有肖飞在,我就感觉新华还在身边。”

唐贤美和子女、孙子在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拥军故事激励人们前行

唐贤美拥军的故事,感召着更多的人。“以前上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到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那时听唐奶奶讲述自己一家5个孩子4个从军的故事很震撼。我和她家是街坊邻居,受她爱国拥军精神感召,我也参军入伍了。”目前正在部队服役的周午寒阳说。他家住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汪家台社区,2024年9月以大学毕业生身份入伍。

“我们始终继承哥哥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好每一次任务。”陈琼华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哥哥的精神,回报国家和社会对他们这个英雄家庭的关怀。

2025年4月2日清明祭英烈。在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陈新华烈士墓碑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满怀敬意一一走过,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

“这是我的儿子陈新华,他在家时爱学习、爱劳动。去了部队以后,每天刻苦训练,时刻盼着练好侦察本领保卫祖国,希望大家能像陈新华一样,做励志报效国家的栋梁。”唐贤美缓缓走到儿子墓碑前,向中小学生讲述儿子的事迹,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不舍。

“唐奶奶,陈新华烈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像他一样保卫祖国。”现场学生们立志。

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黄志军介绍,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去看望唐贤美。每年的清明祭英烈、烈士纪念日,都会邀请唐贤美到活动现场,向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宣讲陈新华烈士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汪家台一路64号,“光荣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唐贤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爱国情怀,激励更多人前行。

(图片由通讯员李梦婷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大儿子牺牲后,应城拥军奶奶又送了三个子女去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