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支点建设 地质先行

高温下,省地质局地质技术人员在长江三峡绝壁上开展危岩详查。

省地质局地质技术人员在来凤钻获萤石矿。

凝心聚力推进支点建设,奋勇争先发挥地质先行作用。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地质局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主责主业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双过半”。

凝心聚力推进支点建设

全省“新春第一会”后,省地质局高度重视,及时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推动支点建设落实见效。开展11个重大战略课题前期研究和中部六省19个地勘单位系列调研,启动2项专题调研,找准湖北地质工作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结合湖北地质实际制定服务建成支点行动方案,在服务打造“五个支点”中定序次、定目标、定功能、定措施,细化部署14项行动,聚力打造2个全国样板、争创4个全国示范、形成中部地区6个优势、推进2个实践,聚力推进支点建设。

为落实部门各项规划,省地质局部署开展“十四五”规划预总结评估和稳步推进“十五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此外,省地质局主动履职,承担省“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6—2035年)编制技术支撑工作,充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事业职能。

围绕国家重大政策和重大战略布局,省地质局积极研究,对接地方和企业需求谋划项目,首次成功申报2个国家“两新”项目。制定部门预算、预算外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储备库、项目建设库、项目达效库,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奋发有为实现地质服务新突破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部署、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承担的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传来捷报,利川——忠路地区二叠系地层发现高含气量页岩层,预估可新增页岩气资源量近5000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省地质局充分发挥地质作用,在地质找矿、地灾防治、生态环保等领域提升地质公共服务质效,成绩突出。

地质找矿方面,多方联动筹集找矿资金5.91亿元,同比增长34.32%。在黄石、宜昌、襄阳、黄冈、恩施等地开展成矿区划、页岩气勘探开发和战略性矿产前期勘查等项目146个,新发现矿产地15处,圈定找矿靶区25处,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恩施页岩气排液工艺实现新突破。在两竹地区铌稀土主矿带外围发现新矿体,在大冶圈定多个矿体群、主矿体和零星矿体。围绕我省产业集群急需的重点矿产资源,省地质局加大对铁、金、钨、铝、萤石、重晶石等矿种的找矿力度。此外,实施了28个科研项目,谋划争取国家深地专项在桐柏大别和鄂东南地区加强部署,探索研发的重磁电震交互融合填图技术,有望提升深部探测技术能力和高精度矿产勘查能力。

为应对梅雨季节的地质灾害防治,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地质局等相关厅局、地市联合主办全要素实战演练,参加全省自然灾害风险研判会商,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备勤。地灾技术人员“驻县包乡”,开展“四位一体”网格化协管。同时抽调120余人次参与巡查督导和技术指导工作。梅雨期间,全省未发生因地灾造成的群死群伤。

生态环保呈现新气象。省地质局持续开展全省978处地下水监测点常态化运行维护,编制全省和各市州2024年度监测年报。助力成功申报湖北长江重点生态区大别山南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组织开展溇水河流域、幕阜山水源涵养区等7个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扎实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城乡地质工作取得新成绩。历时近两年,省地质局首次系统、全面地摸清全省文旅资源“家底”,登记文化资源359.55万处、旅游资源8.16万处,建成省级智慧管理云平台,绘制全省文旅资源“一张图”。此外,孵化了5条精品地质研学路线,推动链子崖景区提档升级,助力利川毛坝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文化镇。积极创建20个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

整县推进地质工作实现全覆盖

在英山县温泉镇百涧河特大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现场,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的工作人员对附近山体进行巡视。过去,这里曾因连续特大暴雨引发过山体滑坡,工作人员通过分级降坡等措施对山体进行固定,同时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实时监测山体“动静”。

该队与黄冈市10个县市区联合成立分站,实现黄冈地域全覆盖,开展地质全方位服务。让地质工作融入县(市、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省地质局加快推进地质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地质资源、平台、服务下沉,全方位服务县域资源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领域。

由于此前省地质局在宜昌乡村旅游公路地灾防治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相关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今年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又承接了五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持续推动地质工作助力县域发展。

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地质公共服务下沉,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目前,已全面建成覆盖全省103个县(市、区)的驻县分站和服务机构,派驻人员828名,实施矿产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类项目645个,服务地方招商融资超过200亿元,整县推进地质工作体系逐步成势见效。

开拓创新打造地质科创高地

新一代车载光谱仪,攻克了战略矿产野外快速检测和传统检测设备效率低、精度差等技术瓶颈,为锂、铍、稀土等20余种关键矿产勘查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装备支撑。该设备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找矿装备推广名单,这是省地质局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该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推动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立,成功获批2项国家深地专项课题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地质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宜昌联合基金等多个项目。

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方面,该局建立成果转化考核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内容,组织提名202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项,牵头申报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2项,参与申报1项,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和获得48项专利。

数字地质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地质大数据2.0版和下一代地质大数据平台相继升级。探索开发了AI地质系统,主动参与实景三维湖北和数字孪生平台建设。

今年是“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省地质局分类开设了队处级领导、党务工作者、高层次人才等14个专题培训班,与相关厅局联合举办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专题研讨班。充分发挥130名国家级专家、654名省级专家、120名博士人才的专业技术优势,向社会提供4大类“一键通办”服务。选派百名干部到省直部门、央地重点企业、外省地勘单位等联动互学,推动行政管理、产业发展与技术服务深度融合。

下一步,省地质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地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决策,讲政治、强职能、保稳定、促发展、守底线,紧盯规划前置需求、紧盯政策谋划项目、紧盯方向加快转型、紧盯评价改良机制、紧盯时限跟上节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努力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

(策划:湖北省地质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支点建设 地质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