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杏林仁医 | 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 唐其民:童声“解”码者,仁术精诚护幼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喻昭阳 张玖杰 通讯员 彭娟

7月28日8:30,荆州市中医医院洪垸门诊的玻璃门刚拉开一道缝,潮热的暑气裹着蝉鸣涌进来。儿科诊室排在最前的年轻母亲已探身轻唤:“唐医生,孩子几天没大便,我实在没法子了……”

“宝宝是哪里不舒服啊?”诊室内,唐其民掏出一枚彩色风车轻放入哭闹患儿掌心。风车旋转的瞬间,孩子哭声停止,把脉,舌诊,测温一气呵成。

唐其民,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牵头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正是那个能将稚嫩哭声“翻译”为精准诊断、将家长的无助焦虑化作安心信任的“解码者”。

让“哑科”开口

婴幼儿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感受,所以儿科也有“哑科”之称。

儿科诊室像一间无声的考场:上午30个号,就是30道限时问答题——不会说话的孩子、心急如焚的家长、瞬息万变的病情,全在方寸之间。

诊室里的唐其民,脸上总带微笑。他习惯先俯身倾听——从家长絮叨的担忧中梳理出关键信息。当碰上哭闹的小孩,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逗孩子。轻声细语地问诊,温柔细致地检查,科学严谨地开医嘱,将家长的焦虑一扫而光。

洪垸门诊距医院本部三公里,是唐其民每周门诊奔走最勤的地方。“诊室就在居民楼下,为的就是孩子一发烧,家长抬脚就能找到人。”

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唐其民二十载深耕儿科临床,以精湛医术与赤子之心,不仅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更赢得无数家长的由衷信赖。

儿科常被称作“小儿科”,似乎缺了外科的惊心动魄,可在唐其民眼里,每一次精准用药都是一次拆弹。“小儿发病快,好得也快,关键在用药准不准。”凭借丰富的临床积淀,他创新构建“经典方剂为体,现代技术为用”的融合模式,在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哮喘、小儿肾病综合征等疑难领域取得突破。

他坚持“辨证施治,内外兼修”,融合传统疗法与现代技术,为患儿定制个性化方案,既重短期控制,更强调长期管理与体质调理。

古方启新枝

"中药虽苦,但一吃就好!"十岁哮喘男孩的肺腑之言,道出最朴实的认可。这个孩子曾辗转武汉、上海求医三年,尝试脱敏、激素等多种疗法,哮喘却依然如影随形。在唐其民这里,孩子咬牙服下中药汤剂,奇迹发生了——即便是其他医院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往往只需三剂中药便能平息。一面饱含深情的锦旗,道尽了奶奶的感激。

这份“比什么报答都珍贵”的信任,正是唐其民不断精进的动力。 他深谙中医智慧的生命力在于活用经典、融汇新知,因此日常研读古籍,深夜复盘病例,孜孜以求以绿色、低副作用的传统疗法破解顽疾。

一名1岁患儿深受便秘之苦,益生菌、推拿皆无功而返。唐其民以"水中行舟"为喻巧拟枳通秘汤,三剂药后,幼童终能自行排便。

一名8岁患儿,按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抽动症等治疗皆无显效。唐其民翻阅《小儿药证直诀》,判断患儿属于“慢惊风”范畴,以清肝达郁汤加减施治。一位“肾病综合征”的患儿,经他远程指导用药八月,两年随访无复发,最终达到临床痊愈。

唐其民的精湛医术并非孤立存在,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系统总结并优化了小儿肺炎、哮喘、厌食等17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科室自研的“童乐口服液”“小儿清肺口服液”“小儿温运贴”等制剂,早已成为荆楚大地无数家庭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星火传灯人

诊室人潮渐散时,唐其民的教学征程方启幕。长江大学讲堂里,他将《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化作星火;湖北省精品网课《中医儿科学》的镜头前,千年岐黄智慧借光纤传递;主编的四部专著,是临床经验的结晶;十三篇核心论文,记录着守正创新的足迹。

个人年接诊近万,他仍肩挑门诊、查房、值班、管理四重担。连续两年获评医院“优秀医师”。

当城市渐入梦境,唐其民的办公室灯火独明,他伏案的身影,正将当天的病例逐一复盘。“我最大的心愿,这积淀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杏林仁医 | 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 唐其民:童声“解”码者,仁术精诚护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