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夏中华 通讯员 骆端端 朱亚平
“生产任务已排到8月底!”7月25日,烈日当头。咸宁高新区金士达医疗厂房内一派繁忙,近千名工人正抓紧赶制一批出口订单。
而3个多月前,美方对中国商品频加关税后不久,这家以出口为主的医疗用品制造企业,曾被美国客户要求暂停在手订单的生产。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家企业如何千方百计稳住供应链、获得逆势增长?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调研。
快速响应,得到美方客户认可
“当时美国对华累计关税已达145%,我们非常担忧,但也十分理解客户的处境,毕竟高额关税会大幅增加双方的成本和风险。”谈起3个多月前的遭遇,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翠仍难以平静。
程翠介绍,经多年开拓,企业在美国有10余家客户。关税持续加征后,不少美方企业观望,延迟新增订单。这家要求暂停在手订单生产的美方企业跟他们合作了10多年,每年大约有150万美元的订单。本次要求停止生产的订单,是货值15万美元的纱布片。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第一时间,该美国客户就通知金士达医疗恢复所有在手订单的生产。恢复生产后约两周,纱布片订单生产完毕,发往美国。此后至今,这家美方企业又追加了30万美元的订单。
“从订单暂停到重启,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随时准备复工,这份快速响应得到客户认可。”程翠说,上个月,他们还派了5名工作人员去美国拜访对接客户。
主动出击,巩固拓展欧洲订单
手持61项专利,取得欧盟ISO、CE认证、美国FDA注册等多项国际资质以及国内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摘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在公司会议室,程翠展开一张全球地图,上面标注着企业全球销售网络。
总部在武汉的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咸宁,主营传统纱布敷料、一次性水刺无纺布家居产品和汽车急救包等,对外出口欧美、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额连续10年稳居国内医用敷料出口企业前十名,成为全国数万家医用敷料出口企业中开拓国际市场的佼佼者。
中美对等关税90天暂缓之约即将结束。关税问题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给出口占比约8成的金士达国际贸易业务带来不小挑战。
“我们并未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程翠说,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他们制定了多套应对策略,尽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稳住美国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欧洲市场。7月初,他们已派2名销售骨干组成小分队前往欧洲拓展市场,11月还将派更多力量参加欧洲行业展会。
上半年,金士达医疗深入研判外部环境形势,与客户保持高频次、深层次的联系,从订单对接到生产把控到售后跟进,都力求细致周到,出口业绩不仅稳住了态势,还实现了2%的增长。
打造日用品牌,发力内销市场
走进企业产品展示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健康博物馆。这里,家庭急救包、一次性柔棉睡袋、一次性内裤、婴儿棉柔巾、婴儿湿巾、卸妆湿巾等产品让人应接不暇。
疫情期间,金士达大量生产口罩和防护服,迎来暴发式增长。一次性口罩、防护服等需求回归常态。2022年,企业又果断转型,从德国引进先进设备,打造日用品牌“蓬松生活”,专注母婴孕产、家居个护、健康防护等品类研发。去年,销售总额500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 亿元。
“2019年以前,我们几乎没有考虑过国内市场。”程翠坦言,企业创立之初的10多年,专注于外贸市场,产品全部出口。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加之老龄化趋势明显,家庭健康护理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他们意识到,必须开拓内销市场,坚持“两条腿”走路。
此外,湖北省及咸宁市也通过多项“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注入稳定性,比如,今年5月政府对接资源,协助企业入驻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悦活里、华润万象城等区域头部商超连锁系统,助力企业产品出口转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