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飞驰的列车,奔跑的孝感

7月17日,“弘扬大别山精神 沿着铁路评湖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汉口火车站启动,来自全国的创作者以铁路为纽带,探寻湖北发展密码。孝感,这座位于武汉都市圈核心层的城市,正以铁路为笔,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高铁经济”与“县域振兴”的双重变奏曲。从汉十高铁的贯通到硚孝高速西延线与铁路的立体交织,从“红旗列车”的服务传承到“千兆城市”的产业跃迁,孝感的铁路故事,既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是革命老区焕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铁路的发展使孝感从“通道经济”跃迁为“枢纽经济”。截至2025年,途经孝感的铁路已达8条,总里程398.71公里,形成“三纵两横”的铁路网骨架。汉十高铁的开通,让孝感与武汉、襄阳、十堰形成“1小时经济圈”,更将孝感纳入“西安—武汉—南昌”国家高铁干线,使这座城市从“内陆腹地”跃升为“中部枢纽”。2024年,汉川东站作为沿江高铁武宜段的重要节点,其建设现场登上《新闻联播》,标志着孝感正式融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铁路的延伸,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重构了产业版图。以汉川市为例,依托汉宜铁路和汉十高铁,其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的跨越——2024年,该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汉川市新河镇、沉湖镇双双入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分别位列第269名和第428名。而应城市则借助铁路带来的物流优势,打造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其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更以“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第一,成为“高铁+新能源”的标杆项目。

铁路成为孝感传承红色基因、激活老区经济的“新引擎”。大悟县作为京广高铁途经的重要革命老区,通过“高铁+文旅”模式,将红色教育基地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3%,其中“红色研学专线”占比超40%。铁路同时正成为孝感产业创新的“催化剂”。在孝感高新区,楚能新能源、华强方特等百亿级项目沿铁路布局,形成“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孝感”的协同格局;而首衡城作为全国数字化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通过铁路专线实现“北货南运、南货北调”,2024年农产品上行量居全省第二。这种“高铁经济+县域特色”的发展模式,让孝感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孝感,铁路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民生纽带。汉川站、孝感东站等枢纽站点全面升级智慧化服务系统,增设“无障碍通道”“亲子候车区”,并通过“互联网+车站”平台实现车票、宾馆、景区预约一站式办理。2024年春运期间,孝感在各火车站开设“温情驿站”,提供免费爱心茶歇与应急医护服务,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在细节中彰显。铁路也重塑了城乡发展的格局。以孝南区为例,随着硚孝高速西延线与汉丹铁路、汉孝城际铁路的立体交叉工程推进,其主城片区实现“东扩西进、南联北融”,常住人口新增4.64万人。而农村地区则通过“铁路+电商”模式,让孝感米酒、大悟黄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大山,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4.4%,应城海山电商创业园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名单。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孝感的铁路发展正迈向更高阶段。根据规划,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S8线等项目将加速推进,孝感将构建“米字形”高铁网,实现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3小时直达。同时,随着“高铁+北斗”“高铁+氢能”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孝感正从“交通枢纽”向“创新枢纽”跃迁:其赛迪科创中心、精密制造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已孵化出38家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为老区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从“红旗列车”的服务传承到“千兆城市”的产业跃迁,从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到高铁经济的创新基因,孝感的铁路故事,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微观镜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当创作者们的镜头沿着钢轨延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飞驰的列车,更是一个正在奔跑的孝感,它以铁路为弦,弹奏着产业升级的激昂乐章;以老区为韵,吟唱着乡村振兴的温暖小调;以创新为笔,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这条钢铁动脉,终将通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梦(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政府办 )

责编:丁楚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飞驰的列车,奔跑的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