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战地诗人牟伦扬烈士:朝晖起处,即我在也

湖北日报讯 (记者鲁腾、蔡俊)盛夏时节,群山环抱的利川市汪营镇老街郁郁葱葱。82岁的牟联贤向记者讲述大伯牟伦扬的故事。虽未曾谋面,但大伯“居身不使白尘玷,立志直与青云齐”自勉诗联,他早已烂熟于心。

长辈们口中的牟伦扬,自幼聪慧勤奋。6岁入私塾,13岁考入恩施初中,后辗转至武昌高中。在这里,他接触进步思想,常向报刊投稿,不仅展露文学才华,更立下救国救民之志。

1937年,“七七事变”的枪声响起。18岁的牟伦扬毅然放弃学业,奔赴延安,先后在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和陕北公学淬炼思想。1938年5月,牟伦扬主动请缨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同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发前,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革命不成功我是不回来的,如果你们想念我了,革命也快成功了,中国也就要获得解放了。”

由于工作需要,党组织安排牟伦扬到《晋察冀日报》做编辑、记者工作,同时兼任印刷厂厂长等职务。在极端艰苦的“扫荡”和“反扫荡”的战斗环境中,他以笔为武器,起用司马军城、顾宁等化名,写下大量富有战斗气息的战地通讯、杂文和诗篇,流传下来的有《我们的宣言》《世界是我们的》《太行山的子弟兵》《绞绳架下的婚礼》等十多首力作。

1942年,为加强冀东抗日宣传工作,牟伦扬前往冀东,担任《救国报》编辑。冀东地区斗争形势异常残酷,但他毫不畏惧,深入敌后,积极采访,为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日鼓与呼。他还支持创办文艺刊物《铁骑》,在艰难环境中为抗日宣传开辟阵地。

1943年4月7日,牟伦扬所在部队在丰润白官屯附近被日军重重包围,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他不幸中弹牺牲,生命定格在24岁。牺牲前一周,他给时任《晋察冀日报》总编邓拓写了一封信,信中豪壮地说:“你看,朝晖起处,即我在也。”得知噩耗后,邓拓连夜写出《祭军城》,道尽了对这位战地诗人的痛惜。

在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日报》旧址,有一块“《晋察冀日报》社忠魂碑”,碑上镌刻着:顾宁(牟伦扬)等55名烈士“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一片丹心,不愧为祖国的好儿女”。

2014年,利川市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牟伦扬的名字与无数英烈一同镌刻其上。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这里总会迎来成群的师生、党员干部与普通市民,让“居身不使白尘玷”的操守与“朝晖起处,即我在也”的担当,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战地诗人牟伦扬烈士:朝晖起处,即我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