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柠荭 文/图)7 月 25 日上午,宁陕县城关镇老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内,80余名来自城关镇村、社区的干部、居民及机关干部正专注学习心肺复苏与AED使用技能——宁陕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课堂第一期持证培训班在此开课,60名学员通过考核取证,成为村、社区应急救护 “第一响应人”。
培训现场,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衔接紧密。讲师以红十字运动历史宣讲开篇,随后结合案例解析、短视频与 PPT 演示,系统讲解心肺复苏原理、AED 操作流程、海姆立克法及外伤包扎等知识。
“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仅4-6 分钟,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讲师祝松一边强调关键数据,一边在模拟人身上演示按压手势,“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需观察胸廓起伏。”学员们围拢模仿,助教唐永艳穿梭其间及时纠正手势偏差。
“原来噎食时,海姆立克法要这样发力。”三星社区居民高先生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
“优先安排村、社区干部参训,是为了打造‘常驻的急救队’。”宁陕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汪时飞介绍说,村、社区干部熟悉辖区情况,掌握技能后能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缩短应急处置时间。此次60名持证学员多为村、社区干部,结业后将作为急救骨干,带动更多居民学习急救知识。
4小时集中培训后,持证学员们陆续参加理论与实操考核。“虽然紧张,但掌握了真本事,以后遇紧急情况就敢上手了。”刚考核完的老城社区居民张女士笑着说,现在清楚紧急情况第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规范,接下来要在社区普及这些知识。
这场“家门口的急救课”,让应急救护知识扎根村、社区,更在群众心中播下“生命防护”的种子。作为宁陕县红十字会“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课堂的首期培训,活动由县红十字会、县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城关镇、县工业园区、县医院等单位协办。
“村、社区是应急救护最前线,让基层工作者和居民在家门口掌握专业技能,才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有效挽救生命。”宁陕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大课堂计划走进 5 个村(社区)和3个机关,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将急救知识“植入”基层,为居民生命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