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新建改建疏通排水管道,畅通城市排水管网;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全力守护好汛期“粮袋子”;数智赋能“天眼+地网”,织密河流防护网络……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至,潍坊昌邑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早谋划、快行动、严落实,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重要作用,强化水资源调配,统筹抓好灌溉、排涝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织密地下排水网,筑牢汛期“安全堤”
“入汛后,降雨频繁、降雨量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易涝点位加强戒备,在院校街与天水路副路交口,利民街与天水路副路交口等关键路段提前架设大型排水泵车,并由专人驻守石化路、文东路泵站,确保设备随时可用。昨日降雨以来,已经组织6支队伍200余人进行疏浚积水,确保群众出行顺利。”昌邑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清正说。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昌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紧盯防汛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超前部署、狠抓落实。
构建全链条、立体化防汛应急体系。昌邑市不断完善《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健全工作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详细制定各项技防、物防、人防等应急处置措施。实施重点部位包靠机制,组建200余人的城市防汛队伍,对短时强降雨易积水路段及82个居民小区落实包靠责任。组织9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6支公用事业专项抢险队,全天候做好应急准备。
以项目建设为防汛工作注入强劲动力。昌邑市北海公园排水工程,潍水东岸、祥龙福邸、名将花园、同新家园等13个小区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已竣工投用;8处短时强降雨易积水路段泵站建设完成;解放路、文昌路、新昌路、新兴街、南苑东街、建设路、奎聚路等排水工程已具备排水能力。在积水点改造过程中,昌邑市积极引入智能监测手段,结合城市生命线建设要求,在重点路段安装了摄像头、液位仪等先进的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积水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一旦出现雨情汛情异常,相关部门可以迅速做出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汛处置措施,切实提升防汛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进入汛期,昌邑市从科学部署到精细落实,从设施建设到应急保障,从隐患排查到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秉持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专家田间开“良方”,守护汛期“米粮仓”
“汛期已至,农田出现积水一定要尽快排水降渍,有积水的地块要抢时疏通地头排水沟,排出田间积水。无法用排水沟排水的地块,用水泵等机械将水强排到田外,防止倒伏及伴生的渍涝危害。”在昌邑市围子街道仓街社区的一处玉米大田,昌邑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科长杨晓燕正向种粮大户姚建业反复叮嘱。
“专家当场传授夏管要领,从预防倒伏到汛期预警,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既专业又实用。”姚建业说。夏管时期,昌邑市选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一线,让姚建业这样的种粮大户吃下了定心丸。
立足防患未然,昌邑市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农田防汛排涝动向,迅速部署,强化预警、服务、保障措施,打出一套扎实有力的防汛减灾组合拳。
“我们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置突击队,不断加强灾情监测,开展应急演练,指导农业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做好灾情应急处置工作。”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
线上线下联动,确保技术指导精准到位、行之有效。当前正值夏管关键期,昌邑市针对汛期农作物易发生的渍涝、病害等问题,制定下发应对强降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紧急通知和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众号、微信群等广泛宣传,提醒农民群众及早做应对准备。同时组织多支农技服务小分队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实地查看作物长势及沟渠排水状况,手把手指导农户落实清沟理渠、设施加固、科学用药等关键措施,并同步开展农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筑牢安全防线。
保险协同发力,兜牢减灾底线。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灾情,昌邑市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灾后“稳定器”作用,加强与保险公司联动协作机制,确保在接到农户受灾报案后,第一时间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查勘工作,力争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对受损情况定损,并将理赔款支付到受灾农户手中。通过最大限度发挥保险托底保障功能,做到应赔尽赔,帮助农户将损失降至最低。
连水系、串湾塘、改渠道,近年来昌邑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现代水网工程加快推进。卜庄镇投资1.01亿元建设“引胶入漩”工程,将胶莱河的下泄水引入漩河,利用漩河干流、支流和灌区将淡水引入大田;柳疃镇探索“长藤结瓜”模式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1亿元实施潍河引水、群井汇流和海绵村庄工程,铺设灌溉管道51公里,修建蓄水库35个,综合蓄水能力达到600万立方米。
“天眼地网”齐覆盖,智慧防汛守平安“
目前河道水位不断上涨,请提醒沿河各村做好巡堤查险,并派出专业巡堤队巡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收到,市防办已通过协同平台、短信、微信、电话提醒沿河村镇开展堤防巡查。请巡堤队沿潍河东堤进行查险。重点巡查有无裂缝、冲刷、冒水、滑坡等险情,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报告。”为扎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应急准备,进一步检验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昌邑市举行2025年防汛抗旱综合应急演练,全面增强干部群众防汛安全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
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昌邑市多措并举全力守护城市安宁、河湖安澜。
建强一支“来之能战”的应急抢险队伍。昌邑在组建由市镇村三级干部群众组成的5000人传统防汛队伍的基础上,根据市防指指挥长建议,组织各镇街区结合辖区企业及防汛重点部位,再组建20支、500余人的高素质、年轻化、出动快、自备常用机械的企业队伍,为传统防汛力量增添了新动力。重点防指成员单位组建了12支、489人应急队伍,同时成立9个防汛应急处置小组、3支水利工程抢险队,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用好“数智大脑”,精准监测预警。昌邑市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和水利防汛预报预警平台,以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动态配合无人机、人工巡河等方式,全方位排查堤防及河道实际情况,为汛期流域内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全面掌握现有26条河流防御能力和相应提升需求。创新建立市镇重点村叫应机制,2025年数字水利提升项目把防汛一线视频监控、水情信息、值班值守情况第一时间传送至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实现防汛重点村与指挥中心信息互通,确保险情发现及时,调度处置科学有序。
“我们自加压力全面提升水情数据传输时效性,已完成6个防汛水位站和21个雨量站的升级,缩短数据传输频次,为防御短时强降雨提供更细致的监测数据,提高了洪水预报预见性和准确性。”昌邑市水利局局长张丽芳说。
全面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昌邑市积极开展水旱灾害防御隐患检查,通过属地自查、县级督查,及时发现防汛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共出动1.4万余人次,对昌邑市所有水利工程、重点河段持续进行地毯式排查。同时,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开展常态化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实行清单化闭环管理,确保“发现一个、整治一个、销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