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特大洪灾“零伤亡”!一起来看湖北郧西暴雨大考中的应急答卷

极目新闻通讯员 鄂应宣

7月16日傍晚,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鑫晨宾馆的客房里,凉爽的空调冷气冲散室外热浪。

73岁的郭丰梅吃完晚饭,正和同屋居住的刘文秀老人拉着家常,镇卫生院医生谭路路如往常一样,走进来为两位老人测量血压。

两位老人来自上津镇不同的村,因极端强降雨受灾被转移至此处安置点。

为受灾居民清淤消杀

郭丰梅家所在的刘家湾村小马家沟是此次洪涝灾害“重灾区”之一,回想起一周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暴雨,她仍心有余悸,“长这么大,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雨水伴着泥浆涌进屋里,一会儿就没腰深了!”

7月9日,暴雨倾泻而下,冲垮了位于伞河下游河谷的刘家湾村通往外界的道路。郭丰梅独自居住在小马家沟老屋,当儿子儿媳在断路断讯中绝望之时,村里的灾害信息员、上津镇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青富带人翻山越岭,硬是从咆哮的洪水中将老人抢了出来。

郭丰梅成功脱险的经历,是郧西县此轮暴雨洪灾中992户、2780名紧急转移群众的缩影。

在道路坍塌、房屋被埋、通信中断的险境下,郧西县创造了人员“零伤亡”的硬核成绩——这背后,是基层应急体系在生死时速中的精密运转,是无数个“李青富”用血肉之躯构筑的生命堤坝。

与暴雨赛跑的“前哨战”

此次强降雨集中在上津镇绞肠关、孙家湾、丁家湾、刘家湾以及香口乡、孟川、六斗、湖岭一带,形成“坨子雨”,山高坡陡、洪水流速快、冲击力强,造成道路被毁、通信中断、房屋受损、农田冲毁。全县13个乡镇116个村、8468户23785人不同程度受灾。

灾害预警的第一道防线,系于千千万万双日夜警惕的眼睛。

灾情处置

7月9日凌晨4时多,上津镇绞肠关村党支部书记、灾害信息员金明红被窗外的雨声惊醒后,再也难以入眠。6时许,金明红感觉雨越下越大,她放心不下,起床沿着河沟巡查,“当时河水没有漫涨,屋边的沟渠也没有涨水,一切看上去还算平静。”但参加过应急部门组织灾害信息培训的金明红却发现一个异常现象:河水和往常相比变黄了,水质浑浊。雨渐渐变小,但她心里仍然不踏实。

正是这份专业训练赋予的警惕,让金明红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组织群众转移。

早上8时,发现雨势又开始变大,金明红一边迅速跑到地灾点较密集的一组组织群众转移,一边打电话“叫应”其他村干部,分头到包保村组逐户排查。金明红巡查至郭家沟口时,发现村民余正明等房屋前雨水裹挟泥土石块异常流出。判断泥石流风险后,她迅速组织周边5户20人紧急转移至集镇及亲戚家,并拉起警戒。后续强降雨果然引发约2000方泥石流,导致3户房屋被埋深达1米以上。

因提前撤离,成功保护了3户10人。

绞肠关村1组,毗邻高铁项目施工现场,金明红蹚水跑到工地搭建的简易板房,对着住在里面的十几名工人大喊:“你们赶紧撤,涨水了,泥石流可能要来了,危险!”在金明红的催促下,所有工人坐着工地上的装载车迅速撤离。很快,洪水呼啸而来,绞肠村村口成为一片汪洋,和外界隔绝开来。

设置服务点

几名年轻力壮的工人主动留下来,和金明红一起到村民家里搜救转移。10时30分,金明红在1组两处民房内,看见3位老人被困,“洪水已经快淹到脖子位置了,一对老夫妻还舍不得家里财物,想多拿点东西。我们一起把他们救了出来。还有一位60多岁的残疾老太太,我们合力把她背出来了。”

上津镇负责人介绍,此轮暴雨全镇共安全转移157户579人,其中集中安置69户199人。

“五级叫应”筑起生命防线

郧西县建立的县、乡、村、组、户“五级叫应”体系,如同敏锐的神经网络,将预警末梢延伸至最末端的生命个体。

依托“30分钟滚动预报、10分钟风险提示”机制,此次极端强降水过程中,150余万条预警信息如疾风骤雨般覆盖14.5万人次,为转移避险争取了黄金时间。

在槐树林特场范家坪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寇章国发现山体土体溜滑、掉块的险情时,他敲响铜锣逐户通知,仅用1个多小时便将18户60人带离险境。铜锣声落不久,100立方米滑坡体便轰然冲毁房屋。

灾害信息员的专业素养,成为生死之间的关键砝码。

上津镇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青富在巡查中发现山体垮塌、沟水浑浊这一泥石流的强烈信号,立即组织受威胁的36人撤离。2小时后,3万立方米泥石流咆哮而下,瞬间吞噬7户房屋。正是这提前两小时的精准预判与果断行动,在死神降临前抢出了36条生命。

在香口乡,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指导救灾排险、转移群众,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项圆与孟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荣雨中巡查发现岩土掉落——这是灾害前兆,他们紧急转移徐国田一家3人。3小时后,500立方米岩石轰然垮塌,房屋后墙被摧毁殆尽,而一家人已远离险境。12时左右,张立荣在7组发现多处山体垮塌下溜、冲沟洪水暴涨,泥石流风险极高。他迅速决策,与村干部组织15户32人紧急向高处转移并安置。

3个多小时后,15时36分,约2000方暴雨型泥石流咆哮而下,冲入5户房屋。因转移及时,无人伤亡。

灾情处置

当暴雨撕裂大地,转移指令的执行力关乎存亡。郧西县严格执行“三个紧急撤离”铁律——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

在香口乡湖岭村,7月9日13时40分,灾害信息员柯昌平巡查发现岭沟口滑坡局部变形,险情一触即发,他毫不迟疑组织6户10人紧急撤离。仅2小时后,3000方滑坡体猛烈垮塌,损毁房屋3间,无人伤亡。

打通应急避险救援最后“100米”,依靠的是预案的落地生根与全民的应急素养。绞肠关村村党支部书记金明红告诉记者:“在应急部门指导下,村里因地制宜制定了洪涝灾害等应急预案,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组织所有在家村民参加演练。每个村民都有了应急避险意识,清楚一旦发生险情,该怎么逃,从哪里逃。”

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在实战中绽放——高铁工地工人不仅迅速撤离,更主动加入搜救队伍,与村干部一起在齐颈洪水中背出被困老人。

无畏逆行照亮生命的光

当通信中断、道路湮灭,“孤岛”中的生命希望,系于基层干部的逆行身影。

上津镇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青富在通知全村撤离后,发现小马家沟已成“孤岛”,120多户村民失去联系。61岁的他执意带人翻山逆流挺进。

“道路被洪水淹没后从山上走极其危险”,村民们的极力劝阻未能让他却步。次日清晨再探险境时,连日操劳的李青富跌入激流,“一瞬间就陷入湍急的洪流,只剩个头露出水面!”万幸抓住安全绳的他被合力救起时,得知沟内90多名村民已安全转移,他才放下心来。

灾情发生后,郧西县迅速启动“应转必转、应转尽转、应转快转、不漏一人”的生命救援机制。郧西县第一时间在上津镇成立前线指挥部,县委主要领导驻点指挥调度,150余名党员干部率先组成突击队,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先机,在齐腰深的水中连续奋战72小时,累计转移群众2000余人。

集中安置点内,政府免费提供食宿,“有荤有素”的伙食保障、24小时值守的医务人员、每日健康检查与消杀、常备药物甚至全新的换洗衣物,让郭丰梅老人感慨连连:“政府免费提供食宿,伙食也好,有荤有素,还专门配有医生,每天为我们量血压。”

面对水电通信全面瘫痪的困境,郧西县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协同作战能力。县直部门与周边乡镇先后集结1200余人驰援上津镇、香口、槐树等地,仅用36小时恢复90%通信信号;电力、供水部门24小时不间断抢修主干管网;县住建局专班开展房屋定损核查;十堰市慈善协会、郧西县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及社会企业捐赠粮油等物资。

丁家湾村支书汪光辉在清淤现场感慨不已:“从县直机关到邻镇兄弟,300多名支援者和我们吃住同在!”

清淤消杀

7月16日中午,在刘家湾村小马家沟看到,郧西县应急管理局16名干部顶着40度的烈日高温,正为受灾居民家中清淤消杀。自7月9日连夜赶至小马家沟帮助群众灾后重建,大家每天争分夺秒,吃饭都是在受灾一线,就着矿泉水快速吃完盒饭,接着再干,至今已8天未回家了。“手里磨起了水泡,一碰就钻心疼痛”,但无人退缩。

自7月9日下大雨的那一刻,郧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黄和平就如同拧紧了发条,不分昼夜奔跑在全县受灾严重的各个点位,调度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应急物资。7月10日下午,正在香口乡孟川村检查指导抗灾救灾的黄和平得知,香口乡孟川村村民夏芳的丈夫和儿子回孟川村时遭暴雨洪水阻隔失联。正在孟川村开展救援工作的乡、村两级干部立刻兵分几路展开排查,最终在孟川村与上津的交界处发现了被困父子二人。但因洪水过大,道路多段被冲毁,前往救援必须穿越三条水深流急的河道。

“不能等!必须立刻救人!我带队,马上出发!”黄和平立即带领郧西县香口乡武装部部长祝方华、乡干部刘杨、村干部李朝山、孟黄鑫和当地群众,组成6人救援小队,蹚着汹涌的洪水,踏着泥泞的山路,向被困群众出发。救援小分队往返7公里,相互搀扶,艰难跋涉。在河沟里,绳索在他们手中被拉得笔直,形成了一道跨越洪流的“生命防线”。

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在6名救援人员的齐心协力下,被困父子安全脱离险境,顺利返回家中。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郧西县“零伤亡”的奇迹,是科学应急体系与基层执行力共同铸就的生命丰碑。

其“核心密码”在于: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党政主职直插一线驻点指挥,形成反应灵敏、指令畅通的指挥中枢;专业精准的预警能力。灾害信息员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五级叫应”体系,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果断坚决的转移机制。“三个紧急撤离”原则成为铁律,危险地带的老弱优先转移;全民参与的应急安全教育。常态化、实战化的应急演练,让避险意识与自救技能深入民心;高效协同的救援网络。专业救援力量与社会力量无缝对接,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合力。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党员干部的脊梁、八方支援的暖流、群众自强的力量,正汇聚成重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清淤消杀

7月16日,在刘家湾1组受灾群众陈贤云家中,尽管洪水泡坏了家中所有电器,刚买不久的冰箱被冲到家门外100米外的一处窄缝牢牢卡住,客厅正中间摆放着一张陈旧的圆桌,“这是我们从几百米外的河道中抢救回来的。”陈贤云说,涨水时她和丈夫远在江苏打工,第二天就赶回家,如今正在积极自救,白天他们叫来亲友一同帮忙清理洪水过后千疮百孔的家,晚上回到政府安置点休息。

“暴雨突袭时,家里只有80岁的婆婆留守,幸亏及时逃到山上,只要人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陈贤云说。

当郧西县应急管理局的年轻干部们在烈日下清理最后一片淤泥,当郭丰梅老人“劫后重生”与家人在安置点相聚,当受灾群众积极自救,炊烟再次从家中升起时,一幅重建家园的画卷正在曾经被洪水撕裂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特大洪灾“零伤亡”!一起来看湖北郧西暴雨大考中的应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