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避暑博物馆——荷风莲韵 清凉“一夏”

粉彩绿里花形杯    


《出水芙蓉图》 

秘色瓷莲花碗

春秋莲鹤方壶

粉色秋操杯

莲蓬碧玉盒

莲瓣形素面银碟

“一路连科” 纹玉雕

图片来源于博物馆官网或公开资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实习生 邵婷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般盛夏荷塘盛景,在百湖之省荆楚大地并不鲜见。

荷风送香气,亦可驱散暑气。可烈日当头,热浪翻滚,漫步荷塘着实需要勇气。不如转身走进博物馆,在千百年的文物里,赴一场清凉的荷风莲韵之约。

从瓷器的温润、玉器的清雅,到青铜器的大气、银器的素净,再到字画的写意,荷风莲韵,以不同形态留存至今,让人惊艳流连。

玉器

玉琢莲意 寄情方寸间

■莲蓬碧玉盒

孔子博物馆收藏的莲蓬碧玉盒,以碧玉雕成莲蓬之形,仿若一个清甜可口的真莲蓬就在眼前。盒身纹理则模仿莲蓬脉络,精细入微。倘若能打开盒盖,怕是能嗅到夏日莲池的清香吧。古人以玉为盒,将莲的洁净、莲蓬的多子多福之意,藏于其中,让温润美玉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一路连科” 纹玉雕

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元代“一路连科”纹玉雕,以白鹭、莲纹构图。“鹭”谐“路”,“莲”谐“连”,寓意科场得意。玉雕上,白鹭姿态灵动,莲枝舒展。在元代,“一路连科”纹是古代读书人最喜爱的纹饰,这是学子们对金榜题名的祈愿。千年过去,荷与鹭的组合,仍在玉上鲜活,诉说着古人借莲寄情的智慧。

青铜

古铜荷影

铸就大气象

■春秋莲鹤方壶

故宫博物院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春秋莲鹤方壶,是青铜器里的“荷韵担当”。壶身以莲为饰,层层莲瓣,勾勒出古朴大气的荷影。壶顶立鹤,展翅欲飞,打破青铜器的庄重沉闷。春秋时期的匠人,把莲的端庄、鹤的灵动,铸入铜器,让荷风穿越千年,在青铜的厚重里吹出别样清凉。

银器

银莲素影

藏唐时清欢

■莲瓣形素面银碟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唐代莲瓣形素面银碟,1982年出土于丁卯桥唐代窖藏。器身呈五瓣莲叶形,素面简洁,却藏着大唐韵味。唐代银器多华丽,此碟以素为美,立体荷花造型,传递美好吉祥。想象唐代人用它盛放茶点,荷纹映着银辉,夏日的清欢,便在这一碟之间。

字画

墨彩绘莲

定格刹那美

■《出水芙蓉图》

《出水芙蓉图》是南宋时期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只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画家抓住荷花绽放的瞬间,用细腻笔触,把夏日莲荷的娇艳,永远定格在纸上,尽显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静观此画,似有荷香扑面而来,盛夏的燥热,仿佛也随之消散。

瓷器

瓷上莲开 清雅传千年

■粉色秋操杯

这只清代的粉色“秋操杯”知名度很高,提到它,很多网友便“晒”自己也有一盏——当然是仿制品了。

据称,古人有一种喝酒的方式很奇特,叫“碧筒饮”。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人饮莲茎,一口将酒饮尽。

这款“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又可称为吸杯。但见它造型为一瓣荷花,柄则为绿色带麻点的莲茎。“秋操杯”之名,藏着历史故事,而杯上荷花,不管岁月如何,依旧在瓷上盛放。拿起它,仿佛感受到一百多年前的夏日荷风拂过宫廷,拂过这一盏细腻的瓷杯。

■秘色瓷莲花碗

苏州博物馆收藏的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是该馆的三件国宝文物之一,由碗与盏托组成,堪称瓷中珍品。其造型如盛开莲花,高雅出尘。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皆饰重瓣莲花,如浮雕般凸起,釉色晶莹润洁,让人仿佛看到古时匠人,正凝神静气,以瓷为笺,绘莲之姿。于是,千年前的荷香,便透过这温润器物,悠悠飘至眼前。

■粉彩绿里花形杯

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一只清乾隆年间的粉彩绿里花形杯。看见它,仿佛看到一池荷花,盛开在烟雨江南。它将梦里水乡的清灵婉约以釉色渲染。荷花盛放,风姿绰约,莲瓣下镶嵌一片翠叶,红粉兼碧绿,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杯内釉里是湖蓝色,清似天,淡若水,水天一色,美轮美奂,堪称东方绝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避暑博物馆——荷风莲韵 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