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早晨七点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南水街道惠民社区网格长方裕灵的手机响起,一张群众发来的照片显示:五〇三批零商场后门的消火栓被废旧纸箱完全遮挡。他揣上消防巡查手册匆匆出门——这是南康区324个基层网格里的消防安全治理日常。
近年来,该区消防救援大队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共治”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消防动能。辖区火灾隐患整改效率提升60%以上,群众安全满意度持续攀升。
网格体系聚合力:从“单兵作战”到“全域联防”
“过去整个街道靠消防队员‘跑断腿’,现在每个网格都有明确责任人,隐患整改像开了倍速。”该区迎宾南大道专职消防队站长谢祖奇说道。在他的手机微信里,25个小区微信群实时“直播”治理动态:碧桂园小区楼道杂物清理完毕、一百分便利店灭火器更换到位……这样的变化,源于南康区推行的“网格精细化、责任清晰化”治理机制。
该区将辖区科学划分为324个基础消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消防队员+网格员+楼栋长”治理力量进行每日巡查、每周研判、每月复查。专职消防队员聚焦重点场所隐患排查,网格员深入居民楼院开展日常巡查,楼栋长化身“一线宣传员”倡导居民进行自查自纠,通过“隐患发现—平台上报—分级处置”流程,让治理力量直达基层“神经末梢”。同时,为提升队伍专业能力,该区消防救援大队累计开展“理论授课+现场实操”培训1200余次,推动网格员从“消防门外汉”成长为“安全明白人”。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区网格力量累计排查隐患67049处,当场整改66106处。一张覆盖全域的消防治理网络,正让小网格释放出大能量。
“网格夜话”汇民智:“三个一”激活安全共识
“楼道停车就像放‘定时炸弹’,看到就得管!”7月13日晚,在南康区南水街道惠民社区的榕树下,居民周大姐的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当晚的“听民意、解难题”网格夜话活动中,消防宣教员钟毅用手机播放着电动自行车火灾警示片:一辆违规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爆燃,浓烟迅速吞噬整栋居民楼的画面让现场群众倒吸凉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着如何保障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这场夜谈会,正是南康区汇聚民智破解消防难题的缩影。
针对辖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隐患突出的问题,该区消防救援大队充分吸取群众建议,创新推出违法警示教育“三个一”活动:对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的车主,在领回车辆前需接受教育培训,即观看一次警示片、填写一次安全问卷、发起一次安全倡议。长排上安置点居民王女士展示了自己刚集满15个赞的朋友圈截图:“希望朋友圈看到的家人朋友,互相监督,电动车一定要规范停车。”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累计发放答题卡3276份,收集群众建议600余条,居民主动参与隐患整改的案例同比增长47%,形成“一人受教、全家参与、邻里互督”的良性治理生态。
“四级联动”速响应:为网格筑牢智慧防线
“龙回镇龙回村垃圾车着火,请立即前往处置。”7月12日8时,离火场最近的龙回150亩微型消防站接到区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指令,值班员曾小凡抓起灭火器冲出站门——5分钟后,当消防车赶到时,火已经被扑灭了。
这得益于南康区打造的“四级联动”管理体系。该体系以“主官指挥—干部主抓—专职队站协助—微型消防站主责”的四级管理架构为核心,通过科学管理辖区网格内159个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打造快速响应的“1公里灭火救援圈”。同时该大队将这些微型消防站纳入“智赣119”系统,配备声光报警和可视通话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大队指挥中心迅速调度火灾半径一公里内的微型消防站协同作战,形成联动共战的强大合力,为基层网格消防安全铸起智慧防线。
从网格巡查的“神经末梢”到全域治理的“智慧中枢”,南康区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推动消防安全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如今,行走在南康区的街头巷尾,专职队员的巡查足迹、网格员的奔走身影、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共同勾勒出基层安全治理最温暖的底色。(戴文艺、萧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