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搏击在更广阔的风浪之上 ——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见闻

出发点    (武昌汉阳门码头)        横渡起水点    (汉口江滩三阳广场)        抢渡起水点    (汉阳南岸嘴江滩)            67名运动员,游程约1800米        27支群众方队,游程约6000米

群众方队横渡长江。

武汉长江大桥成了渡江节最佳观景点。

英国选手Jessica Corder(右)赛后与领队复盘比赛。

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横渡长江的群众方阵起水,庆祝成功。 本版摄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任勇 时龚 薛婷 制图 徐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军鹏 实习生 董子宁 吴思涵

万里长江滚滚向东,千里汉江在此汇流,形成江汉朝宗盛景。

7月16日的武汉,骄阳似火,两江四岸沸腾。

上午,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在武昌汉阳门码头鸣笛启幕,海内外2125名泳者跃入滚滚长江,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向前!

50届了,武汉渡江节代代传承

武汉人喜劈波斩浪,离不开伟人的垂范。

1956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时首次畅游长江,并乘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豪迈诗篇。这年6月,武汉举行了新中国首届横渡长江竞赛。

“渡江节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16日一早,71岁的市民李厚林赶到了汉阳门码头。他年轻时多次参加渡江节,几十年来每年都会约老友一起横渡,“每一次跳进长江,我都能感受到伟人的力量。”

1966年7月16日,73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武汉随之举办了第11届横渡长江活动,也是如今武汉7·16渡江节的由来。

1993年,在升级为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后,38位境外选手来汉参赛。此后,渡江节逐步成为国际知名公开水域游泳大赛。

参加过十余届渡江节的王敢今年已经62岁,这是他第二次和儿子并肩渡江。“50届了,武汉渡江节必须代代传承!”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绝佳平台,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人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武汉,像一块超级磁铁。具有悠久历史和开放胸怀的渡江节,魅力无限。

“武汉渡江节是绝佳的跨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体育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起了世界各地的人。”已多次参加渡江节的英国曼彻斯特人阿什利·霍格,见证了这一赛事如何成为武汉与曼城在商业、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

第一次来中国的意大利小将斯特凡诺·卡内拉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渡江节,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宽阔的水域游泳。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武汉。”完赛后的卡内拉打算在武汉好好游玩一番。

“中俄是友好邻邦,通过渡江节这个平台的体育交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俄罗斯资深运动员达里娅·切列明娜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我爱豆浆节”带着武汉速度风一般传播

渡江节,早已跳出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一场独属于武汉的城市嘉年华。

在武昌汉阳门花园、汉口三阳广场、汉阳大禹神话园同步举办的渡江嘉年华,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水上竞技+江边狂欢”的超级夜经济场景。

渡江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渡江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参与渡江节,我们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发展。”一家本地企业负责人说。

本届渡江节,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推出,渡江故事征集、渡江小使者、渡江节小评委等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武汉话谐音“豆浆节”等带有拼搏精神的热梗甚至超过了心态平和的“蒜鸟”话题,掀起全网热议,进一步助推了武汉渡江节的传播。

传承历史,展现风范,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圆满收官。与长江共生共荣的武汉,已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向未来阔步而去。

湖北健儿包揽抢渡赛男女冠军

“四冠王”张子扬成为第一个游进12分钟的选手

19岁的夏紫璇(中)夺得个人抢渡挑战赛女子组冠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实习生 黎东昀 彭思源 邱晨琦

搏击风浪,抢渡天堑!抢渡赛向来是武汉渡江节的重头戏。

今年,湖北健儿张子扬、夏紫璇包揽了男女组冠军,前者在实现四次夺冠的同时还以11分21秒06打破历史纪录。“抢渡赛最大的挑战是未知的困难,每一次参赛我都满怀敬畏之心下水,但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一次一次突破,展现无惧挑战的渡江精神!”张子扬说。

本届渡江节抢渡赛延续武昌汉阳门明口码头下水至南岸嘴江滩起水的经典线路,游程约1800米,来自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北京、陕西、湖北地区的67名运动员出战。湖北游泳队派出包括名将张子扬、闫子贝在内的32名队员竞逐。

8时,发令汽笛响起,男子组40名选手跃入长江。张子扬先尽量游出直线,再全力游向南岸嘴。他在江面起起伏伏,距离终点越来越近,此刻南岸嘴江滩公园一片沸腾,“来了,来了!冠军来了!”市民高呼。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第45、47、49届武汉渡江节抢渡赛男子冠军张子扬,第四次率先到岸。

“这是我第六次参加抢渡赛,从第一次以10名开外的成绩完赛,到第二次获得亚军,再到拿下四届冠军,每一次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作为第一个突破12分钟的选手,张子扬对这个成绩很满意。对于业余泳者参加抢渡赛,他的建议是:“先往江对岸多顶一下,再往下游走,这样更容易成功。不过,首先还是确保安全,顺利游上岸就非常不错了。这条抢渡线路难度很大,很多专业运动员都没办法完赛。”

湖北队王宝骏、罗昱淳分获男子组二、三名。

在随后的女子组抢渡赛中,第五次参赛的湖北队19岁小将夏紫璇以12分53秒夺冠。“我是武汉伢,从15岁开始参加抢渡赛,在力争好成绩的同时,也希望能把渡江精神传承下去。”

我省老将陈洁和17岁小将李馨璇分获女子组亚军、季军。

湖北游泳名将闫子贝曾在2012年夺得渡江节男子抢渡赛亚军,今年第三次参加抢渡赛。“很长时间没在长江游了,为了确保顺利完赛,我几乎游了个直角,腿也有点抽筋,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起水后,坐在台阶上喘气的闫子贝说。

15分09秒43,最小抢渡选手14岁

“四冠王”张子扬(右二)、14岁的高翌翔(中)与外国选手合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时龚

晨雾尚未散尽,14岁的高翌翔已经在活动关节……随着一声发令,头戴红色泳帽的他和偶像闫子贝、张子扬一起跃入江中。

开始的几百米,他还能保持稳定的节奏,但一股强侧流袭来,他不由自主地偏移,旁边一位选手已经被水流带远。他果断改变划水角度,收拢船就在一旁随时准备救援,但他绝不轻言放弃。最后十米,他全力猛冲,终于触碰到终点浮标。

15分09秒43,男子抢渡组第28名,对于这位以个人名义参加抢渡年龄最小的选手,已是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当发现自己还领先一名意大利选手后,高翌翔乐了。

因为对我省蛙泳名将闫子贝的崇拜,从襄阳少体校启蒙的高翌翔,8岁进入崇仁体育中心。但进入发育期的同龄选手成绩提升时,他的身体却仿佛进入休眠期——连续几次省赛成绩瓶颈,让他和父亲高志虎陷入了困惑。

新西兰的朋友劝说高志虎带儿子去奥克兰试试,“朋友开玩笑说,那里的浪能让人长高。”半年前这个大胆的决定,让高翌翔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新西兰国家游泳训练营的这半年,他每周两次,在凛冽的南太平洋洋流中,像一条倔强的银鱼进行两公里竞速。半年后回武汉,他身高蹿了6厘米,在渡江节400米测试赛上再次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我游过汉江,也习惯了新西兰的大海,但长江真的不一样,如果明年参赛,我希望自己的成绩和名次都可以提升!”在凯旋门前与冠军张子扬合影之后,高翌翔内心的驱动力更强了。

英国领队七赴江城

点赞“武汉每天不一样”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洁)7月16日8时,武汉渡江节个人抢渡赛开赛,共有6名来自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的外籍选手参加。发令声响起,选手如离弦之箭跃入水中,现场竞争气氛热烈。

15岁的意大利小将斯蒂法诺·坎内拉,首次横渡长江,成绩14分50秒,顺利完赛。“我平时是在泳池里游泳,第一次在长江里游泳,水流很急,游起来比较困难,但过程很棒!”

英国抢渡选手杰西卡获得第5名,成绩为16分21秒。“比赛很成功,我对比赛结果很满意。”杰西卡说。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阿什利·霍格是第七次来武汉,其中5次是以运动员身份参加渡江节,此次担任英国强渡队领队,他表示每年可以回武汉是一种荣幸,要将游泳的火炬薪火相传。

“武汉的口号是‘每天不一样’,确实,从我第一次来到现在,武汉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一直往前。不变的是,武汉人民依旧十分友好!”阿什利·霍格说,他很喜欢中国文化,很想学中文,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带领队伍,更好地融入武汉。

父子同渡 汉味家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李弘婕

本届渡江节,来自广东、山西、河南新乡、江苏盐城、湖北孝感以及武汉本地的2000余人组成了27支群众方队。

武汉市江岸区方队中,45岁的张维、14岁的张钰琨是一对父子,也是本届渡江节最年轻的亲子组合。

刚结束期末考试的张钰琨,是七一中学八(6)班学生。为备战渡江,他在紧张的期末复习周期里挤出时间,坚持每周完成两次长江适应性训练,皮肤晒得黝黑。劈浪前行的过程中,张钰琨被身边平凡的勇者深深震撼:“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迎难而上的身影,让我真正懂得了坚韧。”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张维的成长轨迹与长江紧密相连。此刻最让他自豪的,是看着儿子在江流中舒展的身姿。“小时候父亲带我在青少年宫学游泳,如今我带着儿子横渡长江。这是武汉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家书。”

6000米的江程,父子俩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节奏。当方队抵达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时,张维一把托起儿子的臂膀:“记住今天,咱们武汉人的根,就是这样扎在长江里的!”

75岁泳者 连续参加15届渡江节

湖北日报讯 (记者肖丽琼、实习生范载岳、张楚熙、赵尹)7月16日9时30分,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好药师方队第三个起水,该方队全员安全完赛。

很快,队伍里的两位队员就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其中一位是75岁的资深泳者刘望林,他是本次渡江节年龄最长的选手。刘望林告诉记者,从第36届渡江节开始,他已经连续参加了15次渡江节。聊起上岸时刻的感受,刘望林直呼“非常爽”。另一位是14岁少年高浚杰,是本届武汉渡江节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他今年参加中考,刚刚收到武汉二中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方队中有许多备受关注的组合,除刘望林、刘树林兄弟,还有第四次横渡长江的江晓虹、郭汀、郭屹放一家,以及徐中汉、王敢等“江班子”选手。他们当中,有人一年横渡长江超百次,有的举家上阵,用行动传承着武汉人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搏击在更广阔的风浪之上 ——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