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夏日高温,特殊人群要做好防护

“暑期人员流动增加,高温多雨,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预计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风险将会增加。”近日,在国家疾控局召开的“健康度夏,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与高温等健康风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席晶晶说,暑期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同时,暑期也是旅游出行高峰,建议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健康风险提示,旅途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暑期出游

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近期,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分级健康提示,旨在为公众提供精细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健康气象服务。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提醒公众应重点关注以下信息:

二是关注不同高温健康风险等级的人群健康防护措施。当处于黄色预警时,一般人群需要保持室内凉爽,减少户外剧烈活动;当处于橙色预警时,重点人群要避免外出,如果确需外出应有人陪同;当处于红色预警时,户外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以及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进入暑期后,公众外出旅游增多。潘力军表示,公众应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暑期出游时做好健康防护。如果前往气温较高的地区旅行,请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包括防晒霜、口罩、雨具和防暑药品等。

二是旅行期间严防“病从口入”。就餐前注意做好手卫生,就餐时使用公筷,提倡分餐制,同时减少摄入生冷食物,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吃过期和变质食物。

三是外出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穿着舒适、透气、适合活动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或过松的衣物影响运动效果或造成意外伤害。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喷洒驱蚊液减少蚊虫叮咬。

高温天气

重点人群需科学预防中暑

近期,我国中东部多地持续出现“桑拿天”,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发生高温中暑现象。潘力军指出,高温天气最为闷热,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温中暑。高温中暑是一种危及各年龄段的病种,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和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是高温中暑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那么,在高温天气户外活动时,如何预防中暑呢?潘力军给出了三个“要”点。

一是要学会避高温。高温是高温中暑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12点到14点进行户外活动。

二是要学会强自身。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尽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三是要学会自我防护。户外活动前,采取防晒、降温措施,比如撑伞戴帽,不打赤膊,不穿不利于散热的衣物。户外活动时,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是剧烈运动,每小时建议喝500毫升~1000毫升温水,按每杯水250毫升计算的话,一般来说就是喝2~4杯。不要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也不要喝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消化道不适。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以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冰袋、湿毛巾重点敷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降温,同时小口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比如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潘力军指出,如果体温飙升超过40摄氏度,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者嗜睡、昏迷等症状,就可能是致命的热射病,身边陪同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游泳前后

要做好全面防护

伴随暑期的到来,游泳场馆成为避暑健身的热门选择。潘力军表示,游泳过程中存在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同时可能会出现摔伤等意外伤害,需采取防护措施。

潘力军建议,在前往游泳场所前,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有高血压、心脏病患病史,以及处在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宜在身体不适时,进行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

进入场所后,观察场所的卫生质量状况。比如,是否对水质检测结果进行了公示,室内空气是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游泳池水是否浑浊。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建议尽量选择离开。

游泳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放松肌肉,以免下水后抽筋、扭伤。游泳时,佩戴好泳帽、泳镜和耳塞,降低水对眼睛、耳道的刺激。在泳池边不要嬉戏打闹,以免摔倒或扭伤。游泳后不要立即大量饮水,注意保暖和休息等。另外,游泳时间也不宜过长,要适当变换泳姿,否则会增加肌肉、关节的损伤风险。

离开场所后,如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潘力军表示,游泳场所的经营者也要按照现行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做好泳池水浊度、游离性余氯等卫生指标的监测,定期换水和补水,确保给公众提供健康、卫生的游泳环境。

记者 ||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楚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夏日高温,特殊人群要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