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周光洁 实习生 熊子恒 通讯员 冉琴 李林海)“我只能这样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为我所做的这一切。” 近日,李某将一面印有“高效调解化纠纷,巧调和谐暖人心”的锦旗送到利川市都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时说。
今年6月,利川市都亭街道大塘社区李某房屋被张某驾车撞损,因赔偿问题事情一直都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次政府指派了都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我们这个事情,本来是不抱希望的,因为之前我们也是没有协商好,换几个人协商也不一定能搞好。”看着眼前的三位调解员,李某并未抱有任何希望,但事情结果却出乎李某意料。经过调解员连续多日耐心疏导,将情理法交融,最终促成三方达成满意协议,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今年3月,都亭街道调委会迎来新力量 ——向珍、钟登双、王弘琴3名熟悉法律基本知识、善做群众工作的退休干部 “再上岗”。他们带来了数十年沉淀的 “调解真经”:从细微处入手、向深处调查、以耐心化解,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矛盾化解法。
“退休干部既懂法律政策,又知民情冷暖,具有双重优势。在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相臣表示。
家住大塘社区的钟婆婆,与前女婿廖某某(系柏杨镇雷家坪村四组村民)因房屋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廖某某提出要分得房屋补偿款40万元,并要求钟婆婆支付房屋装修材料款3.6万元。由于该矛盾纠纷涉及跨区域且情况复杂,调解难度相当大。调解员们三次前往雷家坪村实地走访廖某某,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仔细摸清拆迁款的各项明细。
“这次的调解不仅有法,而且有情,所以我们从这方面入手,先后五次组织当事人面对面的进行调解。”调解员向珍说到。
经过三位调解员的努力,最终廖某某做出了让步,只要求钟婆婆支付房屋装修材料款3.6万元,不再坚持索要房屋拆迁补偿款40万元。当事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钟婆婆也随即支付了3.6万元的房屋装修材料款。
“法律条文是尺,人情事理是线,调解就是穿针引线的细活。”向珍、钟登双、王弘琴三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有着清楚的认识和十足的信心。凭借这般 “绣花功夫”,这支 “银发调解队” 三个月来受理纠纷 16件,成功化解 15 件,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