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警惕“温情”的形式主义

阅读提要

相比“粗暴”的形式主义,“温情”的形式主义更具隐蔽性、迷惑性。警惕“温情”的形式主义,就是要警惕以此为名繁琐地索要材料的行为。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现在,基层中有一种现象:一些部门为了增加要材料的正当性,防止被人指责搞形式主义,往往来一句提示“简要梳理,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

过去曝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强硬、任性的特征比较普遍。在索要材料上,不顾基层实际和基层人员承受力,颐指气使、简单粗暴。如今,一些索要材料的行为披上了柔和的外衣,所谓的“温馨提示”,常用“请”“建议”等礼貌性用语包装,甚至附上“辛苦大家”等安抚性话语。看起来,这似乎多了不少人情味,其实恰有“温情”的形式主义之嫌。

材料是总结工作的必要方式。但从现实情况看,有些材料哪怕是简要提供,也实属没有必要,说是不添麻烦,实则添了很大的麻烦。比如,有的填报部门根本不涉及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非要人家提供帮扶过程有无问题的材料,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部门前期来要了材料,过段时间又有其他部门来索取,要的内容高度重复;有的部门今天要完,隔天又来要,给出的解释是“要求不一样,麻烦再按这个提供一下”;有的材料条目式交上去,结果又被打回来,说是过于简单,又是“补充具体案例”,又是“细化数据对比”,频繁打补丁,字数不知不觉膨胀,负担不知不觉加重。

相比“粗暴”的形式主义,“温情”的形式主义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在索要材料上打“温情牌”,说明相关主体意识到各种要材料的行为可能会让基层反感,在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从严要求下,明目张胆的行为能被一眼洞穿,怎么增加安全系数?如何避免成为反面案例?那就放低姿态,用“轻量化、简约化”的表述给人“与基层共情”的感觉。

温情本身没有错。警惕“温情”的形式主义,不是说消灭“材料”,消除“总结”,不是说把依托材料总结的工作对接都扫进形式主义的“垃圾桶”,而是防范以温情为名,行加重基层负担之实,防止可能产生的新变种,警惕用“简要梳理”伪装“减负松绑”的形象,用“不添麻烦”营造“体恤基层”的假象,用“温馨提示”掩饰“痕迹主义”的迹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里,收录了总书记讲过的一段话:“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这方面要有个章法,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

反对、警惕一切形式主义,就是反对、警惕“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换马甲,就是反对、警惕图自己方便、基层难以从忙乱中“得解放”的各种伪装术、易容术,尽最大可能减少各种折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警惕“温情”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