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许祥瑞 刘宝元)2025年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上以“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的方式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晨露未晞到暮色初合,革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山水的灵秀交织,淬炼出信仰的坚定光芒。
红色印记中的初心温度
朝阳初绽,中心广场上,实践队员们与先烈后代老同志并肩而立,快门定格的瞬间,正是对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同时拉开了全天红色教育的序幕。“能与先烈后代同框,仿佛握住了那段红色历史的温度。”实践队员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302班崔科凡感慨道。
实践团成员与赵进军女士合影留念
旧址中的革命回响
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纪念馆中,龚文慧老师的讲解,将时光拉回1928年:张子清师长把宝贵的食盐留给重伤员,自己却因伤口感染壮烈牺牲;医护人员用竹材制成镊子、用石灰水为伤口消毒……泛黄的药材、简陋的病床,无声诉说着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热血篇章,让继承优良传统真正成为可触可感的精神传承。
实践团成员在小井红军医院参观学习
烈士墓前的信仰洗礼
“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在小井烈士墓前,实践队员们静默肃立。范杨淋老师讲述陈毅安烈士与李志强同志的革命故事,让松柏林间的纪念碑更显厚重:陈毅安烈士在战场写下53封情书,却在婚后1个月为革命捐躯;李志强守着“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的誓言,苦等22年才知爱人已牺牲……在感人至深的讲述中,“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化作直抵人心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小井烈士墓前默哀
草鞋里的精神传承
来到沈柏羽老师的草鞋课堂,稻草在实践队员们的指尖翻转、编织。从搓草绳的生涩到编鞋底的专注,学员们亲手制作红军草鞋,深刻体会当年红军战士们双脚走天下的艰辛。“一根稻草看似脆弱,拧成绳却能承重千斤,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实践队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3班周嘉欣的感悟,映照出本次课堂体悟革命艰辛的教学初心。
实践团成员体验编红军草鞋
大局观里的革命智慧
在茨坪革命旧址群,谢珍志老师带领实践队员们探寻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历史密码:在这里,红军曾在物资极度匮乏的艰难处境下始终坚守“官兵平等”的原则,于困境中坚定谋划“武装割据”的战略……旧址中陈列的油灯、地图等文物,将先辈们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具象为可学可感的行动指南。
实践团成员在茨坪镇革命群旧址
暮色中,活动落下帷幕,但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未止步。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井冈山之行不仅是历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淬火。从张子清师长的奉献到陈毅安烈士的信仰,从草鞋的温度到旧址的精神,每一段体验都在叩问我们的初心:新时代的奋斗者,应当将“井冈山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担当篇章。
这场红色教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场行动的动员。当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之时,信仰的种子,正在每一位实践队员心中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