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风云再起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7月12日,近段时间一直热闹非凡的外卖市场再次掀起补贴风暴。美团、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和京东三大平台展开激烈角逐,推出“零元购”“满减膨胀”“首单免单”等诱人的促销活动,很多消费者抢到了大额消费券,“0元奶茶”"免单活动"“3元管饱”等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周末也干脆不做饭了,召唤外卖小哥往家里跑了一趟又一趟。
外卖爆单的背后,是三大巨头在即时配送领域“贴身肉搏”。由于优惠券仅限当天使用,还推出了“神券膨胀”等玩法,制造了紧迫的消费氛围,一时间,有些消费者的冰箱里“囤满了奶茶咖啡”。看似狂欢的盛宴背后,产业链各环节均承受着巨大压力:一些奶茶店的订单“做不完根本做不完”,骑手跑得“车轮摩擦出火星”,商家利润被极致压缩,而消费者在享受短期低价的同时,也面临着服务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隐患等潜在风险。
公开数据显示,7月5日,淘宝闪购、美团、京东外卖三家平台,单日外卖订单量合计超2亿单。7月12日,随着补贴力度加大,这个数字可能被再次刷新。某连锁奶茶品牌在补贴期间日均订单量激增470%,但单杯净利润却从3.5元跌至不足1元。骑手日配送量从原来的50单左右激增至120单,一些骑手为了多接单,盲目延长工作时间或跨平台接单,为了抢时间超速行驶,反而给配送工作增加了难度与风险。
在这场补贴大战中,消费者看似大把薅羊毛,成为最大赢家,一边喝着免费奶茶,一边看热闹不嫌事大,呼吁“商战不要停”。但当热潮退去后,烧钱补贴出来的“免费午餐”,代价终究还是要各方共同承担。订单暴涨,利润却萎缩,中小型商家在这种环境中尤其脆弱,不补贴没订单,补贴了没利润,这样的价格战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混战”,争夺的还是入口和流量。“免费午餐”再香,也不可能是常态。价格战虽然短期内流量暴涨,但品质、服务和技术创新才是根本。当前中国外卖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各大平台应当审视自身定位,承担起平台责任,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商家和骑手的利益,让这场“生死竞速”慢下来,回归健康的价值竞争和理性成长。